第180章 沈倫辭相(第1/2 頁)
“將他們全部接到西京居住,享百戶侯待遇,咱這江山不差這十多口子的一口飯吃。”
“是,臣即刻草擬文書發往安南,讓留將照做。”
“話說到這,那黎桓是活著還是死了?”
“人已經被梟首。”潘美將黎桓身死的經過說了一遍。
聽罷,趙景難掩諷笑,他沒想到正宗的前黎朝太祖會死於兵變而不是戰死的。
“那些有功的將士要多加安撫,收編再用,至於黎桓…”稍加思索一會兒,他繼續吩咐:“好說歹說也是個攝政王,將其屍首合一,厚葬了吧。”
“是。陛下,除此之外,臣還有一奏,先前與黎桓對弈時,丁朝定國公阮匐和重臣範盍率軍歸附我朝,出力甚多,請陛下決定如何處置。”
“嗯…”
趙煚思索之際,侯仁寶趁勢出列進言:“陛下,軟阮匐、範盍二位老臣對安南地區瞭解深厚,臣覺得可以將他們補位安南南道節度使。一來可以補全官職空缺;二來也可以幫著臣一起官吏安南,編撰圖冊。”
侯仁寶話音剛落,禮部尚書張涇當即表示反對。“陛下,那二人既然是前朝舊臣,就不應該將其留在原地,以免其再起二心。安南南道位置偏遠,周圍異國林立,二者若夥同外邦起復國或割據之心,我朝防不勝防。”
這套分析合情合理,趙煚都無有異議。為了收復安南,一來一去就花了三百萬貫錢糧,死傷四萬多將士。糧有三分之一是在路上被吃掉的,傷員有三千多人是受不了當地的氣候而自己染病的,這一仗打的可比北漢難多了。
“張卿、侯卿所言都有道理,這樣吧,讓阮匐進京任集賢殿學士,留範盍為武寧州巡檢,在侯卿手下任職,幫忙重新編纂冊籍。
至於南道節度使一職,待朕研究過後再做定奪,新官到任前由侯卿暫理政務。”
既然兩個放在一起不放心,那就把他們分開看著唄,眼皮子底下總不能再出事吧?
解決完這茬,群臣好久無話,趙景緩緩提出了自己的問題。“薛居正病故,宰相之位有了空缺,諸位都說說,誰來補合適?”
前任宰相趙普的作風問題,導致皇帝與宰相這一對本該相親相愛的君臣之間多了一道無形的隔閡,不會讓後繼者窒息,但基本上做不到以往的親密無間。
事實說話,趙普任相時,趙大常常去他家做客,“雪夜訪趙普”之美談傳遍全城。
973年趙普罷相,前去洛陽荒閒度日,新上任的薛居正和沈倫都沒受到過如此殊榮。
趙大再見趙普都已經是三年後的西巡了,到現在趙普還在洛陽待著吶,之前趙景登基時他還有送禮來給趙煚上眼藥吶。
雖說有些桎梏,但作為文臣的絕對首席,依舊是無數人趨之若鶩的寶座。
可也正因如此,群臣都像啞巴了一樣不敢講話。
…………
沉默足足有兩三分鐘,趙煚終於忍不住開口:“你們是準備留宮裡吃飯啊?怎麼沒人吱聲?”
“德昭,你談談你的想法?”
突然被叫到的趙德昭不免一激靈,悻悻傻笑道:“陛下,臣見識狹窄,朝堂之事多有不懂之處,不好言答,望陛下恕罪。”
“見識多與少不打緊,你就按照心中所想講個一二。”
“……”趙德昭微微扭臉看向身後一排排的臣子,當中好些人正有意無意的看著他,神態各異。
這就是他不想說的緣由,朝廷之事不是過家家,舉薦某個人便是成了其舉主,以後他乾的好不好,正不正,多多少少都說跟自己有些牽扯。
更重要的在於他覺得自己身份太敏感,身為太祖之子,皇位倒是叫叔叔搶了去,直到現在朝野中依舊有聲音在議論這件事。
他覺得會不會是趙景聽到了風聲,想借舉薦宰相一事給自己使絆子,方便日後清算?
滿朝文武都在等著看趙德昭的動作,可正因如此,他的神情越發緊張……
“陛下。”就在這關鍵時刻,趙廷美的聲音打破了折磨趙德昭的寂靜。“臣有一言,不知可講否?”
“齊王但說無妨。”
“依照故制,官位空缺時一般有兩種方法填補,其一是順位上補;其二是因功著補。
臣覺得,副相任勞任怨多年,政績斐然,之前又親自主持了芍陂德放洪救災恤患一事,既有功勞也有苦勞,因此臣舉薦副相上補為正相,更為陛下、為朝廷效力。”
“齊王倒是提醒了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