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第1/2 頁)
</dt>
&esp;&esp;萬斯同突然覺得,好像這樣才更合乎情理。
&esp;&esp;就說這天底下怎麼會有這麼多出色之人,原來是天家父子。
&esp;&esp;大清果然是得了天下的氣運啊,他雖然眼界淺薄,但只憑今日所見所聞,便也明白,有如此名主,又有這麼多的人才,大清江山必然穩固。
&esp;&esp;知道了康熙和胤礽的身份後,萬斯同也沒有行禮,依舊堅守著他所謂“前明遺民”的固執。
&esp;&esp;康熙並不在意,反而主動道:“今兒是朕想見見萬先生,怕您不願,才隱去了姓名,還望先生勿怪。”
&esp;&esp;萬斯同拱手道了一聲“不敢”,轉而又問鄂倫岱:“你跟你師父,當真不是將領?”
&esp;&esp;鄂倫岱答道:“不敢騙先生,我跟師父,都從未去過軍中。我如今跟在太子爺身邊做個侍衛,我師父卻未出仕。”
&esp;&esp;“這樣的能人,竟然賦閒在家,未免也太可惜了。”
&esp;&esp;萬斯同有些狐疑的在常泰和康熙身上逡巡,心道莫不是其中有什麼不能與外人道的隱情?
&esp;&esp;康熙攬著常泰的肩膀笑道:“先生說得極是!這小子是朕的妻弟,懶散慣了,朕原也由著他,不過今日連萬先生都這麼說了,朕定然不能再這麼縱容,非得叫他去軍中好生鍛鍊鍛鍊不可!”
&esp;&esp;萬斯同贊同點頭:“是也,不可太過溺愛,既然有能力,就該為天下百姓盡一份力。”
&esp;&esp;“萬先生願出山著《明史》,才是真的高義,”
&esp;&esp;常泰狀似老實憨厚的開口捧到,“被您這麼一說,我都有些不好意思再懶散下去了。”
&esp;&esp;萬斯同拂鬚道:“然也,如今明白也不晚,你天賦異稟,定然能有一番成就。”
&esp;&esp;胤礽:……噗。
&esp;&esp;怎麼感覺這小老頭如此好騙呢?
&esp;&esp;剛剛他隨口打賭,他就上了套,如今舅舅一句吹捧,他又進了坑。
&esp;&esp;這性情能活到這個歲數還沒被人賣了,也是真不容易!
&esp;&esp;“哈哈,萬先生當真是太看得起定方了,”
&esp;&esp;康熙就愛看萬斯同那沒見過世面的樣子,甚是開懷,“他還小呢,也就有一把子蠻力,朕可不放心讓他出去,再過幾年吧,等他心性穩了再說。反正我大清也不缺好將領,倒也不用他著急去賣命。”
&esp;&esp;萬斯同覺得,康熙就是在跟他故意顯擺,但他又沒辦法反駁。
&esp;&esp;是啊,大清不缺好將領,便是愛新覺羅家的子弟,也是各個能征善戰。
&esp;&esp;若非如此,這方外蠻族又如何能那麼迅速就佔據了整個大明江山呢?
&esp;&esp;可悲可嘆啊,我萬萬漢人,怎麼會人才凋零至此,朝廷無能啊!
&esp;&esp;前明遺民們是抵制清廷,但不代表他們就不恨明朝。
&esp;&esp;大好河山拱手相讓,不是君主無能,何至於此!
&esp;&esp;
&esp;&esp;萬斯同對於大清的認知在重新整理,而接下來常泰、納蘭性德以及鄂倫岱和侍衛們接連的表演,更是叫他深刻的認識到大清在軍事上的力量。
&esp;&esp;不是因為這些人的身手多好,而是震撼於滿人八旗人人皆兵的制度。
&esp;&esp;今日這些展示身手的人全都很年輕,一問都是自幼便勤練騎射,甚至連身為帝王的康熙和年幼的太子都不例外。
&esp;&esp;而明朝呢,重文輕武的風氣盛行,便是他自己,也是肩不能提手不能挑的文弱書生,當真面對亂世,又有什麼能力保家衛國?
&esp;&esp;萬斯同不由得有些喪氣。
&esp;&esp;“萬先生,您要試試嗎?”
&esp;&esp;胤礽見萬斯同久久不語,湊到他身邊道,“咱們雖然不比他們力氣大,但可以用輕弓射近靶,只要準度夠,一樣可以防身。”
&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