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第1/2 頁)
</dt>
&esp;&esp;“皇上,我這一生估計也就這麼兩個孩子,四阿哥從小就得太子爺教導,如今小小年紀便已經去戶部觀政,等明年成了親,就能真正為朝廷出力了,而六公主,也不比別的公主差什麼,將來太子爺一樣會護她一生安樂,與我而言,於願足矣,”
&esp;&esp;佟佳皇貴妃真誠道,“若我封后,會讓皇上煩憂,會對太子爺不利,那我情願做一輩子皇貴妃,那後位,就等哪一天我要先走一步之時,皇上再補給我,叫我在地下能與您相伴,就夠了。”
&esp;&esp;康熙十分動容,摟緊佟佳皇貴妃:“朕明白你的心意了,此事朕會再與太子仔細商議。”
&esp;&esp;若佟佳皇貴妃執著後位,康熙反倒不著急給她,可偏偏她事事為他著想,不計較自己的名位,卻叫康熙愈發的捨不得耽誤她。
&esp;&esp;皇貴妃說是位同副後,但一個副字,便叫她失了底氣。
&esp;&esp;難道這世上就當真沒有兩全之策嗎?
&esp;&esp;
&esp;&esp;若說立後之事讓康熙心生糾結,那麼接下來發生的一系列事,就真正的觸動了他的內心。
&esp;&esp;胤褆和納蘭性德去江寧組建第一座紡紗廠之事雖是胤礽做主,但事前亦是稟告過康熙的。
&esp;&esp;康熙是覺得胤褆留在京中更容易叫那些心懷鬼胎之人惦記,故而也同意讓胤褆以辦廠為由,暫時避開京中繁亂。
&esp;&esp;不止胤褆,胤祉也被康熙關進了武英殿,名義上是督促他儘快著書,實際上也是想讓他遠離朝廷紛爭,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esp;&esp;康熙覺得,這是他跟胤礽對阿哥們的保護,可看在外人眼中,這就是太子排擠兄弟們的鐵證。
&esp;&esp;初見彈劾胤礽的摺子時,康熙只是一笑置之。
&esp;&esp;畢竟胤礽這兩年行事有些激進,有人心生不滿也是情理之中,故而康熙只是留中不發,並未出言斥責。
&esp;&esp;然而他這樣的態度卻被他人看做別有深意,彈劾太子的摺子有一便有二三,等康熙察覺出不對勁的時候,一天內竟有五六封摺子都是彈劾胤礽了。
&esp;&esp;以前康熙並沒仔細看過這些摺子裡都寫的什麼,如今一看,卻是看得火冒三丈。
&esp;&esp;說胤礽創辦女校不合禮法的還情有可原,可那些說胤礽排擠兄弟,說他苛待阿哥公主,不孝不悌的,又是從何說起?
&esp;&esp;更有甚者,說胤礽興建紡紗廠是為了斂財,奪天下之利挪為己用,暗藏不軌之心。
&esp;&esp;胤礽是太子,何為不軌?
&esp;&esp;這跟直接說他想造反弒君有何區別!
&esp;&esp;這一封彈劾摺子上列舉了胤礽的種種罪狀,將胤礽為國為民的舉措全部歸為以權謀利,將胤礽塑造成一個心思詭譎,狠辣無比,不擇手段想要將康熙取而代之的惡毒之人。
&esp;&esp;若非胤礽是康熙親自教養長大的,康熙無比了解自己的兒子心思何等純正,只憑這封摺子,足夠叫帝王疑心,叫胤礽萬劫不復了!
&esp;&esp;康熙突然想起胤礽小時候太皇太后曾經擔憂的事情——
&esp;&esp;若有一日胤礽長大了,真正成為國之儲君,手握滔天權利,而他卻是日漸老去,他是否還能保持初心,不會對兒子心生忌憚,擔憂他會搶走他的皇位呢?
&esp;&esp;年輕的時候,康熙會毫不猶豫的說一聲“他絕不會”,而如今,康熙已經快要不惑之年,他靜靜地思索良久後,得出了答覆——
&esp;&esp;他依舊不會。
&esp;&esp;因為他無論怎麼想,都完全不會覺得胤礽想要奪權。
&esp;&esp;沒有人比他更瞭解自家太子內心深處對皇位的淡泊了,他甚至曾經一度懷疑,如果不當太子不當皇上也能讓胤礽毫無阻礙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胤礽會立刻就上書請辭,跑去江南搞他的紡織業去。
&esp;&esp;那時山高水闊,再不用煩憂朝中的勾心鬥角,也不用再被催著成親留下後嗣,胤礽就可以帶著他的石姑娘,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