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1/2 頁)
</dt>
&esp;&esp;原本隆禧該住到慈寧宮前面的鹹若館去,但為了能多陪陪胤礽,康熙便叫他暫住在乾清宮裡。
&esp;&esp;自從胤礽住到了乾清宮之後,康熙就再沒有召嬪妃們過來,若有需要,都是他自己往後宮裡去的,所以隆禧留下,也沒什麼不方便之處——
&esp;&esp;除了會跟他搶兒子之外。
&esp;&esp;“今兒朕要抱著胤礽睡。”康熙堅定的說道。
&esp;&esp;隆禧不情願:“可是說好了一人一天,昨兒就是皇上抱著太子睡的。”
&esp;&esp;康熙辯道:“昨兒為了準備今日的大典,朕都沒怎麼閤眼,不作數。”
&esp;&esp;隆禧委屈,但康熙耍賴,他也沒辦法,只能乖乖從床上下來告退。
&esp;&esp;胤礽見不得美人叔叔不開心,將自己的小枕頭拿起來塞給隆禧,隆禧笑了,溫柔的在胤礽臉上捏了捏,心滿意足的抱著胤礽的小枕頭離去。
&esp;&esp;康熙冷哼一聲:“你倒是大方。既然你把枕頭給了你七叔,那今兒你就別枕枕頭了。”
&esp;&esp;胤礽不以為意。
&esp;&esp;康熙睡覺一點都不老實,總是將他摟在懷裡當抱枕,他便是有枕頭也用不上。
&esp;&esp;父子兩個收拾妥當之後鑽進了同一個被窩裡,康熙又開始對著胤礽絮絮叨叨的說朝裡的事兒。
&esp;&esp;征討三藩依舊沒什麼實質上的進展,但軍費卻是每日都在燃燒,朝中的主和派愈發不滿,已經有人開始攛掇著大夥兒一起上書,想要與三藩議和了。
&esp;&esp;對此,康熙十分不滿。
&esp;&esp;他至今也不覺得自己撤藩有什麼不對。
&esp;&esp;三藩不撤,大清就要永受掣肘,而吳三桂狼子野心,絕不會甘心偏安一隅,造反是遲早的事兒。
&esp;&esp;而若是大清不能滅了吳三桂,漢人永遠無法徹底歸心。
&esp;&esp;康熙不怕打仗,他怕的是八旗將士被中原的繁華迷了眼,再過十年,再不復如今的戰力。
&esp;&esp;他有心收歸八旗兵權,但卻受制於祖制,怕貿然行事會引起譁變,所以乾脆將他們先都派出去平定天下,等真正天下歸心之後,再做打算。
&esp;&esp;康熙說,他其實已經留了後手,在各路人馬中都插進了自己的心腹,以防萬一;
&esp;&esp;康熙還說,他想親征。
&esp;&esp;胤礽一點都不意外康熙會想親征,因為歷史上的康熙,也曾經親征過噶爾丹。
&esp;&esp;康熙年輕勇武,不滿足於穩治天下,想要追求武功,所以會有親征的念頭很正常,但胤礽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esp;&esp;多年後康熙能夠親征噶爾丹,是因為有穩固的後方能叫他安心離京,那時候天下太平,而太子又有了監國的能力,所以才能成行。
&esp;&esp;可如今,胤礽不過兩歲,若是康熙親征出了什麼意外,少主年幼,怕是大清又要重陷先帝初時的亂局。
&esp;&esp;所以不管是內閣還是太皇太后,都不可能答應康熙離京。
&esp;&esp;康熙自己也不是不知道利弊,他就是想去去不了有些煩悶,又沒地方說去,故而便纏著胤礽發洩。
&esp;&esp;胤礽聽得不耐煩了,用小爪子捂住康熙的嘴,皺眉道:“睡覺!”
&esp;&esp;康熙扒拉開他的手,不滿道:“你可是太子,怎麼能總想著睡覺,一點都不關心政事呢?你說說看,為什麼內閣會勸阻朕親征?”
&esp;&esp;胤礽能猜到個大概,但他卻不能說出來。
&esp;&esp;他還是個兩歲大的孩子,他不該知道那麼多。
&esp;&esp;被康熙問的煩了,胤礽就胡亂伸手指了指頭頂,意思是叫康熙看看那邊的西洋鍾,都幾點了,該睡了。
&esp;&esp;可康熙卻眯著眼睛琢磨了一會兒,突然道:“頭頂,北面,鄂羅斯?太子的意思是,鄂羅斯會有異動?”
&esp;&esp;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