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如此小人,必須開除(第1/2 頁)
妙?
林宗晟與陳司業的反應頓時讓所有人一愣,難道秦時越的答案有什麼不同尋常的地方?
很快,林宗晟就把秦時越的答卷展現在眾人面前。
蘇若軒第一時間就往前檢視了,他看完以後驀然一愣,怎麼會這樣?
其他好奇的學子也紛紛往前細看,都好奇著秦時越究竟寫了什麼竟然會讓祭酒與司業同時驚歎。
有眼速較快的學子看完後,大聲疾呼:“原來這題目還有這樣的解法。”
“對呀,我怎麼沒有想到,難怪他能及格。”
“我也是,只想到了秦時越寫的前兩點,後面寫的根本就沒想到。”
“果然是做過將軍的人,格局就是與我們不一樣。”
“……”
林宗晟看著策論的答卷,心中也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今年策論一共兩道題目,都是針對時下南陵困境的考題,第一題是要考生回答西涼雖然簽了和約,但卻仍然對南陵虎視眈眈,若對方出爾反爾,南陵該如何應對。
第二題問此刻南陵雖然國泰民安,但民富國窮,國庫空虛,朝廷該如何應對。
這題目簡直是往秦時越的心窩子裡戳,考試時沒發覺,現在回頭看才發現今年的題目顯然都是針對秦時越設的考題。
眾人不由得暗搓搓的想,這不會是皇上藉著國子監的考題為由,來試探秦家的意圖吧?
誰不知道秦家軍鎮守西境十城以應對西涼大軍,但皇帝卻以和平協議為由要讓秦家軍削軍一半,若此時西涼出爾反爾,秦家要如何應對?
第二題就更絕,直接斷了秦家試圖向朝廷支援軍需的想法,言下之意就是國庫沒錢,秦家軍你們自個兒想辦法。
但讓所有人意外的是,秦時越竟然還真的交了一份讓人驚喜的答卷。
每一題都有讓人意想不到的解法,例如第一題,抵禦外敵自然是要強軍,這是大家都想到的方案。
但誰也沒想到竟然可以用商貿合作為紐帶,扼制西涼緊缺的棉花、糧食等必須物資的流通量,然後以商貿通道為和談手段,以強軍作為威嚇,軟硬兼施讓對方不敢貿然進犯。
至於如何強軍,秦時越卻在第二題給出了答案。
強軍需要資金的支撐,國庫長期空虛會導致軍隊積貧積弱,最後沒法抵抗外敵。所以必須要儘快讓南陵國富起來。
眾人看到他所說的這一段鋪墊,再加上國窮民富的題目,後面一定是要求朝廷增加賦稅,以充盈國庫。
但讓人意外的是,秦時越竟然在興農桑以固本、理賦稅以均財的基礎上,建議通商聚財、興百工以殖財的觀點,並提出了具體措施:
弛商賈之禁,通四方之貨,立市舶之司,管海外貿易。招徠商旅,興集市,建客棧,便商路之通行。減商稅之繁,獎掖工商創新之業,使百工興盛,貨品豐饒,稅入廣增,且可引外邦之財貨入我朝,充盈國庫。
扶持工技之業,集巧匠,研精藝,造奇器。如精織絲綢、巧制瓷器等,務使品質超卓,名動四海。廣開銷路,售於外邦,獲厚利以濟國用,且可興工活民,促經濟之繁榮。
正是這兩段的具體舉措讓林宗晟覺得秦時越答案精妙,商賈聚財這點已經是少有學子會想到的解方,而扶持工技之業更是連他都沒有想到的妙法。
更讓他覺得精妙的是,這問題既是趙熙霆給秦時越的刁難,又何嘗不是秦時越以此方式來勸說皇帝,努力搞錢賺軍需就能解決西涼的隱晦勸誡。
當然,往深一層,就是秦時越在變著法子,用皇帝的考題反向向皇帝要軍需了。
只是這皇帝與秦時越之間一來一往的試探,眼前這些學子是看不明白的,紛紛對秦時越的策論感到驚歎不已。
林宗晟心中對秦時越也是讚許不已,至少他兩道題都沒有踩到皇帝的紅線,第一題沒有直言要求增兵,第二題也沒有直接要求向百姓增加賦稅。
他的這個解方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南陵國窮的問題,國富才能出強軍,這也是間接告知眾人,他們秦家軍還是理解皇上的困境的,但若要強軍,皇帝你還是要努力想辦法養軍隊呀。
顯然這也是秦時越應對秦家軍與皇帝控制軍需矛盾的解方,就不知道皇上能不能承了秦時越這份巧思了。
如此想著,林宗晟更覺得秦時越的這份答卷了不起,不由得拂鬚大笑:
“這策論看來大家都心服口服,本祭酒就做主,給秦時越今年的成績往上提一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