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蠻符合(第2/2 頁)
之後,每過一個月,她都會挖開菌窩檢視“米麻”的生長情況。
至於野外種的種子,舒苗表示她還不想被影響心情,還是等入冬了再看吧。
大半年時間轉眼即逝,
空間裡的“米麻”早已經長成麻種,被舒苗分窩種下。
同時也發現了,長在木段斷口位置的天麻會長的更好些。
於是便順理成章改了菌窩的埋植方式,不再是之前方方正正的菌窩。
而是改成大約七十厘米左右寬,五米長的起壟式菌窩。
還別說,這樣確實大大方便了後續的採挖和定植。
入冬了,也就到了舒苗心中早早定下的檢視時間。
隨著土層被扒開,她驚喜的發現兩個菌窩都多多少少出了些麻種。
種子是空間出品的那塊菌窩,統共出了有一斤麻種的樣子。
相比於空間內動輒每個兩平方菌窩出十斤麻種的高產,這產量簡直低到令人髮指。
至於另一塊菌窩,只稀稀拉拉出來十幾顆麻種,一共加起來都不知道有沒有二兩。
雖然這個收穫很慘烈,但至少沒有出現71年絕收的情況。
詳細記錄下資料,舒苗緊接著進行下一輪實驗。
先是在櫟樹林中開闢了一塊新的菌窩,放好帶著蜜環菌菌絲的木段和此次出品的麻種,覆土等待。
至於原先兩個培養種子的菌窩,則繼續撒上空間出品的種子,等待下一波成果。
期間王大夫興致勃勃找她分享個好訊息,說是外省一位樂姓醫生在室內無性繁殖天麻試驗成功。
見舒苗不解,王大夫還耐心與她解釋了一番什麼叫有性繁殖,什麼叫無性繁殖。
舒苗一代入空間內開花結果併成功繁育“米麻”的流程,瞬間就明白了有性繁殖一詞。
那就是說,野外種下的那些麻種再長大,就是無性繁殖流程。
可問題是種子從何而來?
隨著王大夫的科普,她才知道現在的人們會從野外尋找生長的野生天麻,挑選其中的小白麻(個體較小的天麻)和米麻(更小的天麻個體)作為種麻用於無性繁殖。
這些野生的小白麻和米麻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可以生長發育成新的天麻植株,是無性繁殖的種源。
也是因此,舒苗才瞭解到“米麻”一詞是個早就有的詞彙。
而她與王大夫一直唸叨的麻種,就只是個體更大些的白麻。
天麻開花後結的果子,還有個更加準確的名稱——“蒴果”。
想到那小小的一粒果子裡,竟暗藏著上萬顆小種子,這個名確實蠻符合它的特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