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百戰百勝!只因我能提前模擬戰爭 > 第192章 我要掀屋頂了哈

第192章 我要掀屋頂了哈(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隋末,系統降臨人在古代,隨身有座現代都市史上最強駙馬爺從門吏開始光宗耀祖皇帝女兒身,開局欺君犯上重生悍卒:開局官府發媳婦皇后的貼身侍衛嫌我功高震主,我黃袍加身你哭啥?一覺醒來我在龍椅上了四合院:跟大孝子斷親,娶婁曉娥三國:被義父背刺,我反手篡位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寒門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遙官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

這個大楚和前世的任何一個朝代,都不太一樣。

它整體上重文輕武,有點像宋明。

可它卻有六個名副其實的藩鎮。

邊衛大提督在轄區內的權力之大,即使放到唐朝也令人咂舌。

對於藩鎮的隱患,寧易比這個時代的任何人都更清楚。

大楚的六大邊衛,實際上是六顆定時炸彈。

這次的三衛之叛,他一點也不意外。

以目前的這種制度設計,邊衛造反是遲早的事。

但在眼下邊患如此嚴重的情況下,撤銷這些邊衛又不太現實。

首先這二十萬邊兵就不會答應。

就算邊兵們答應,滿朝文武也不會答應。

沒有這些邊兵頂在前面,他們怎麼能在後方歌舞昇平,歲月靜好?

就算文武百官都答應了,他寧易也不能答應。

他寧太保就是這套制度的最大受益者。

一條魚缸裡的魚,怎麼會蠢到打碎魚缸呢?

所以,邊衛不能撤。

但邊衛的隱患又不能不管。

畢竟他已經回不去了。

他可不想自己的子孫後代,再經歷一遍唐末和五代十國的黑暗。

他智慧有限,不知道該怎麼在制度上改良邊衛,便採取了最笨的一種方法。

你大提督要造反,總得手下跟著你走才行吧?

如果你的手下,大部分都忠君愛國呢?

這就是他創辦軍校的第一個初衷。

大楚六個邊衛,六個大提督,十八個司馬將軍,七十二個旅帥,二百一十六個營指揮。

大提督和司馬將軍就算了。

但所有的旅帥、營指揮,都必須來他的軍校裡回一次鍋。

提高軍事素養只是一個方面。

更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加強這些中層將領同中央的聯絡,讓他們心裡對皇帝和朝廷產生認同感。

就目前而已,大部分旅帥和營指揮的心裡,是沒有這種認同感的。

在他們心裡,皇帝和朝廷遠在天邊。

給他們發兵餉,提拔他們的,是大提督。

他們需要報答的,也只是大提督。

這也是之前三衛造反,王建、馬宗等人,能快速把隊伍拉起來的主要原因。

這些人一旦對朝廷的認同感建立起來,大提督再造反,他們就會思量思量了。

畢竟,我是黃埔軍校畢業的。

陛下是校長,太保是副校長,我也算天子門生吧?

我造我老師的反,不太合適吧?

而且,上回在京城進修的時候,陛下給我賜過酒,太保和我握過手。

我要是造他們的反,天下人會怎麼看我?

千萬別小看這種認同感。

自己平定北梁時,曾和攏右衛右軍並肩戰鬥過一些日子。

就因為有這層淵源,王建造反時,林丹峰很輕易就說服了攏右衛右軍反正。

總之,這是他寧易目前能想出來的最好方法。

但沒想到啊,他的一片赤誠之心,又被很多人當成了驢肝肺。

有的人說此舉會勞民傷財,耗費甚巨。

大楚在過去的一年裡戰亂不斷,國庫因此空虛,再經不起折騰了。

有的人說此舉效果存疑,完全沒有必要。

他們還拿大楚講武堂來做例子。

大楚在開國時,是搞過一個軍校的,就是大楚講武堂。

但後來,這個講武堂淪為勳貴子弟混文憑的地方,屁用沒有,最後被撤銷了。

而更多的人,則暗戳戳地說他居心不良,是借朝廷公器來培植私人黨羽。

他之前越過朝廷兵部,直接指定三衛大提督人選的事,又被這些人翻了出來。

他心裡這個氣呀!

好在皇帝還是無條件支援他。

但支援歸支援,皇帝也不是很理解。

在皇帝看來,軍校這東西確實可有可無。

不過,大楚虧欠太保甚多。

太保想弄個軍校玩玩,那就弄吧!

皇帝雖然點頭了,但底下的大臣們卻一個個都不情不願。

就連老丈人都跑過來勸他,說事情不是這麼做的。

飯要一口一口地吃,吃相不要這麼難看。

要顧忌一下天下悠悠之口,不要在史書上留下汙名。

目錄
三生道之潛龍伏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