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因為過於倒黴而被記載於史書(張居正:清丈田畝。)(第1/2 頁)
【#因為過於離譜而被記載於史書#】
【歷史上,想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無非兩種:功或過,也就是名留千古和遺臭萬年。
當然,還有第三種,比如李白一首《贈汪倫》而被我們記住的汪倫。
和因為蘇軾一句“懷民亦未寢”而被我們記住的張懷民。
而還有一種更離譜的方式,足夠倒黴,倒黴到小說都不敢如此編的地步。
“三年之喪,人子為父母持之,或父已前卒而祖父母亡,為長孫者亦持喪三年,為承重服,皆謂之曰丁憂。”
封建社會,按照儒家傳統的孝道觀念,朝廷官員在職期間凡遇父母、祖父母去世,要向吏部提出申請解職回籍服喪三年(實為27個月),謂之丁憂。
王培鑄,清朝浙江紹興府人。
因其天資聰穎、喜愛讀書,父親王穡文聘請當地名師教授學業,指望他考中功名光宗耀祖。
他也不負眾望,二十一歲中秀才。
三十歲,透過鄉試,考中舉人。
三十一歲,參加會試,殿試二甲三十五名,賜進士出身。
未曾想,在發榜之日,母親去世,回家丁憂守制。
按照禮法,丈夫不用為妻子服喪。
王家又是當地大戶,王培鑄的母親去世一年後,父親王穡文又續娶壽氏。
三十二歲,父親續娶壽氏,為王培鑄繼母。
三十四歲,親生母親守制期滿。
可繼母同年病逝,按照禮法,王培鑄需要繼續丁憂守制。
三十六歲,父親又續娶孫氏,亦為繼母。
繼母壽氏守制期即將結束,繼母孫氏病故,王培鑄又繼續丁憂守制。
三十九歲,繼母孫氏守制期即將結束。
王培鑄的大好前途即將來臨之際,他的父親又病逝,只得繼續丁憂守制。
四十一歲,由祖母做主,過繼給叔叔王酉俊。
過繼給叔叔後,嬸嬸病逝,四十四歲,以嗣子身份繼續丁憂守制。
王家老太太,也就是王培鑄的祖母,她就是不信邪,逼著兒子王酉俊續絃,一年後王酉俊續娶木氏。
四十七歲,嗣母丁憂期滿,同年繼母木氏去世,繼續丁憂守制。
五十歲,繼母丁憂期滿,但嗣父去世,繼續丁憂守制。
五十二歲,在王酉俊的喪期還差一個月的時候,祖母杜氏去世,又繼續丁憂守制。
五十五歲,服闕,除孝。
五十六歲,嘉慶皇帝實在是看不下去,讓他立刻來京,由吏部引見,馬上授官。
根據《清稗類鈔》的記載,王培鑄由於長久丁憂於家,早已心灰意冷,拒絕了嘉慶好意。
選擇在家專心經商,育有三子。
八十二歲病逝。】
評論區:
〖總感覺有貓膩。〗
〖其實也沒啥貓膩,都是命,相關資料記載他是家族唯一男丁,不管是他親生父親還是繼父,都一直想多生幾個,所以不停的娶。〗
〖以前看過,因為他是獨子,家裡又太有錢,所以他父親才不斷續娶,想再生個兒子。〗
〖那獨子怎麼能過繼給叔叔,這不是讓長子斷絕子嗣了嗎?〗
〖一子挑兩家,因為他叔叔也沒兒子,又很有錢,他奶奶不想便宜了遠房親戚,才讓他過繼的。〗
〖也就是說,假設有政敵……只需略施小計就可以讓對方一直不來上班是嗎?〗
〖也是看對方有沒有用,要是用處大還可以奪情。〗
〖我要當皇帝,就把這個取消了,學漢文帝說的:只用守孝二十七天。〗
〖所以你不適合當皇帝,丁憂可是對付權臣和反對派的不二法寶,權臣離開朝堂二十七月,這能做多少事?〗
〖那要是支持者丁憂呢?〗
〖奪情啊!〗
〖那如果有人上奏說反對派於國有大用,請皇帝奪情,怎麼辦?〗
〖你是不是傻,假客套一次,權臣也要客套一次,一般都是三個回合,第二個回合你就同意他丁憂,然後再給上書請求奪情的人,安排一個不孝的罪名。〗
丁憂,也稱“丁艱”。
西漢時規定在朝廷供職人員丁憂三年,至東漢時,丁憂制度已盛行。
此後歷代均有規定,且官員需要丁憂,如果匿而不報,一經查出,將受到懲處。
但朝廷根據需要,不許在職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