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童貫(第1/1 頁)
童貫,這位身處北宋末年的宦官,在宋徽宗統治期間盡享恩寵。他與蔡京之流相互勾結,沆瀣一氣,從而得以掌控至關重要的軍事大權,一躍成為朝廷之中位高權重、令人矚目的關鍵人物。
當宋徽宗決定派遣大軍征討梁山之時,童貫欣然領命,並被委以統帥之職,統率著浩浩蕩蕩的十萬雄師踏上征途。童貫仗著自己麾下兵力雄厚且戰將如雲,心中不禁對梁山那幫草寇充滿鄙夷之情,認為他們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根本不堪一擊。然而,梁山好漢們卻早已洞悉其來勢洶洶,並且在足智多謀的吳用的悉心籌謀之下,巧妙地佈下了天羅地網般的十面埋伏之計。
待到童貫的軍隊趾高氣昂地闖入梁山預設的埋伏圈時,剎那間喊殺聲四起,伏兵如潮水般洶湧而出。一時間箭雨紛飛,刀光劍影交錯閃爍。童貫所率之軍猝不及防,頓時陣腳大亂,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士兵們驚慌失措,四處奔逃,而童貫本人眼見局勢失控,亦是嚇得魂飛魄散,只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地落荒而逃。就這樣,童貫的首次征討梁山之旅以慘敗收場。
然而,童貫並不甘心就此罷休。他惱羞成怒之餘,迅速調集各方兵馬,重整旗鼓,再度氣勢洶洶地揮師直逼梁山而來。這一次,吃了大虧的童貫倒是學乖了不少,他收起了之前那副狂妄自大的嘴臉,轉而採取了相對較為謹慎小心的作戰策略。但即便如此,梁山好漢們依舊個個勇猛無畏,奮勇殺敵。在宋江等首領的英明指揮和身先士卒的帶領下,他們眾志成城,同仇敵愾,再次給予童貫的軍隊以致命打擊。最終,童貫無奈之下只能灰溜溜地敗退而歸,黯然撤回東京。童貫與高俅這兩位宋徽宗時期的寵臣,可謂是聲名狼藉、臭名昭著。他們在那繁華卻又暗藏危機的北宋朝堂之上,彼此勾結,沆瀣一氣,編織出一張錯綜複雜的權力大網。
高俅憑藉著他高超的蹴鞠技藝贏得了宋徽宗的歡心,從此平步青雲;而童貫則依靠自己圓滑世故的心機以及阿諛奉承的手段,同樣深得聖眷。這兩人臭味相投,一拍即合,迅速結成同盟,在朝廷之中呼風喚雨,權勢滔天。
他們狼狽為奸,肆意妄為地操縱朝政,將那些正直清廉、敢於直言進諫的大臣們紛紛排擠出局。一時間,朝堂上下烏煙瘴氣,政治腐敗不堪,百姓苦不堪言。然而,就在這看似堅如磐石的聯盟背後,其實也隱藏著深深的裂痕。
當高俅率領大軍征討梁山好漢遭遇慘敗之後,童貫瞅準時機,在宋徽宗面前狠狠地參奏了高俅一本,盡說些高俅如何無能、如何貽誤戰機之類的壞話。宋徽宗聽後龍顏大怒,對高俅的信任頓時大打折扣。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北宋已來到了風雨飄搖的末年。宋徽宗禪位給兒子宋欽宗,新帝登基,朝局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作威作福的童貫如今成為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由於他犯下的種種罪行,最終被判處流放之刑。
可憐這位昔日權傾朝野的大人物,如今只能拖著沉重的腳步踏上那條漫漫流放之路。然而,他的苦難並未就此終結。在流放途中,監察御史張澄奉命前來緝拿童貫,並將其就地正法。童貫那顆罪惡累累的頭顱就這樣被砍下,隨後被帶回開封城高懸於城門之上,以警示眾人。至此,這位禍國殃民的奸臣終於得到了應有的下場,結束了他那充滿罪孽的一生。
:()水滸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