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錦衣衛(第1/2 頁)
話說元末惠宗年間,朝廷綱紀廢弛,苛捐雜稅名目繁多,百姓民不聊生。兼之元朝實行嚴苛的等級制度,南朝漢人被列為最底層的四等賤民,遭受蒙古貴族肆意欺凌,連性命都被視如草芥。元宰相脫脫雖見識卓越、為政勤力,然大廈將傾,獨木難支。
至正四年黃河水患爆發,沿岸數十萬災民流離失所。脫脫下令修堤治水,但各級官吏貪汙成性,上行下效,一路克扣朝廷工錢口糧,更藉機大徵徭役以中飽私囊,致使災情雪上加霜,黃河兩岸餓殍遍野、生靈塗炭。白蓮教徒韓山童、劉福通等人見時機已至,在潁州舉兵起義,號稱紅巾軍,一時各地百姓紛紛響應,大成星火燎原之勢。宰相脫脫率兵征討,雖在徐州等地一度大獲全勝,稍後卻為朝中政敵所劾,慘遭流放貶死。
脫脫死後,元朝再無力阻擋義軍席捲之勢,濠州貧農朱重八崛起阡陌之中,先後擊敗義軍分支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部,轉而北上攻元,終將惠宗驅出大都,趕回蒙古草原。朱重八在應天即皇帝位,定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是為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所立太子朱標溫淳儒雅,先其父而沒。朱元璋痛心之餘,立朱標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即後來的建文皇帝。建文帝即位伊始便聽從心腹大臣齊泰、黃子澄之計著手削藩,其叔燕王朱棣在僧人謀士姚廣孝慫恿下,自藩地北平起兵南下靖難。由於開國功臣幾已被朱元璋誅戮殆盡,南軍節節敗退,朱棣於建文四年攻破應天府即皇帝位,這便是史上有名的永樂皇帝。其後朱棣更力排眾議,改北平為順天府,遷都北京。永樂帝出身戎馬,在位期間南征北伐、開疆拓土,明朝版圖一時盛極;之後仁宗、宣宗兩朝天子雖皆英年早逝,但俱是勵精圖治之君,在位期間任賢舉能、治民有方,國家亦是一片政通人和之象。
宣德十年宣宗朱瞻基晏駕,傳位於九歲的長子朱祁鎮,年號正統,史稱明英宗。因皇帝年紀尚幼,政事權歸祖母太皇太后張氏打理,輔以宣宗留下的五位顧命大臣,英宗繼位頭幾年間尚屬風調雨順。正統七年張氏病逝,幾位顧命大臣非死即老,朱祁鎮年歲漸長,寵信宦官王振。王振在朝中廣植朋黨、排除異己,權柄一時無二,開明代宦官專權之先河。
其時元軍被趕出關外,數十年來同明朝互有交兵,族內各部亦相攻不斷。宣德年間,瓦剌部順寧王脫歡擁立北元后裔脫脫不花為汗,自任丞相,率兵擊敗韃靼太師阿魯臺及其所擁立大汗阿岱,統一蒙古。次年脫歡去世,脫脫不花封其子也先為太師。也先驍勇善戰,西破哈密國,東向收服明所置兀良哈三衛,控制女真、朝鮮北部等地,瓦剌族於時強盛無比,明朝北境邊陲重鎮,盡在也先虎視眈眈之下,一時間可謂內憂外患、風雨飄搖。
***
正統十一年晚春某日,湖廣省武昌府至襄陽的官道上,一行人二三十騎迤邐而行。這日風輕雲淡,黃土官道兩旁植滿嫩綠的槐樹,襯得天空格外湛藍。這行人皆身著藏青錦袍,腰佩繡春刀,一望而知乃是宮中錦衣親軍服色。明朝錦衣衛惡名昭彰,吏員百姓人人談虎色變,道上其他行路商客瞧見這批瘟神,早嚇得遠遠躲了開去。馬上當先一人白麵微須,二十多歲年紀,腰繫寶藍絛帶,一路走來神情甚是憤懣。
忽見路旁草叢中嘩啦啦飛起一群烏鴉,那領頭年輕軍官胯下的坐騎為鴉啼所驚,昂首一聲長嘶,前蹄離地而起,幸得那軍官騎術精湛,一勒韁繩便即重新坐穩,未被掀下馬背。那軍官再也按捺不住火氣,破口罵道:“他孃的,出門盡遇見你們這些黑畜生聒聒噪噪,難怪老子這趟晦氣得緊!”
身後眾侍衛原本都默不作聲,此刻見長官開口,頓時有如石激漣漪,個個口中咒罵不休。緊跟著這年輕人的一位大鬍子侍衛嚷道:“王三哥,這一回出京辦事,沿途官員對咱們巴結奉承尚且不及,不想到了人家門上,居然碰了這麼大一個釘子。咱們出發之時,只當這是個遊山玩水的肥差,沒趕上趟的兄弟們都眼紅得很。這次回去要是跟他們說起來,他奶奶的,大夥兒的臉往哪裡擱?”
大鬍子右手邊一個白淨面皮的侍衛跟著罵道:“可不是嗎!京裡頭甭管他多大官兒的公卿大臣,見到咱們哪個不是畢恭畢敬?那霹靂堂姓顧的老兒算甚麼東西,竟敢這麼陰陽怪氣的跟咱們說話!待得回到京裡,定要叫人好好地炮製他一番。”一班侍衛眾口紛紜,左一句右一句罵得好不熱鬧。
帶頭的王姓統領睥睨冷笑道:“那顧老頭端的是好生無禮,先前言語間三句倒有兩句是譏諷之語,全沒把咱們錦衣衛放在眼裡。只是這老兒經營霹靂堂已久,在湖廣一帶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