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交換人質(第2/3 頁)
而獲罪於大王呢?”平王聽到莊公提及虢公的事情,心中慚愧,臉色發紅,勉強說道:“朕和你分別已久,也知道你國內有事情要處理,本想讓虢公暫時管理幾天,等你回來再交接。虢公多次推辭謙讓,朕已經同意他回國了。你還有什麼疑慮嗎?”莊公又上奏道:“政事是大王的政事,不是我一個人的政事。任用官員的權力,應該由大王親自掌握。虢公既然有能力輔佐理政,我理應退位讓賢。否則,群臣必定會認為我貪戀權力、不知進退,請大王明察啊!”周平王說:“你們父子對國家有大功勞,所以才把重要的政務交給你們父子,已經四十多年了,我們君臣一直很融洽。現在你懷疑我的用心,叫我如何表明心跡呢?如果你還是不信,我就派太子狐到鄭國去做人質,怎麼樣?”鄭莊公安慰他道:“大臣執政或辭職,都是臣子應盡的職責,哪有天子讓兒子做人質的道理?恐怕天下人會認為我要挾君主,那我就是死罪了!”周平王說:“不是這樣的,你治理國家很有一套,我想讓太子去鄭國學習治國之道,順便消除一下目前的疑慮。你要是堅決推辭,豈不是怪罪我嗎?”鄭莊公一再拜謝,表示不敢接受旨意。大臣們建議說:“按照我們大家的意見,大王不讓太子做人質,無法消除鄭伯的疑慮;如果只讓太子做人質,又不符合鄭伯作為臣子的道義。不如雙方都派人質,互相交換,才能消除彼此的猜忌,這樣才能兩全其美,皆大歡喜。”平王聽後高興地說:“這樣很好。”於是,鄭莊公派人先把世子姬忽送到周國做人質,隨後再入朝拜謝。同時,周太子姬狐也被送到鄭國作為人質。史官們評價周、鄭兩國交換人質這件事時認為,自此以後,周朝和鄭國的君臣關係徹底破裂了!
自從兩國交換人質之後,鄭莊公留在周朝輔佐政事,一直沒有發生什麼事情。周平王在位五十一年後去世,鄭莊公和周公黑肩一同執掌朝政。他們讓世子忽回到鄭國,迎接太子狐回來繼承王位。然而,太子狐因為父親的離世非常悲痛,他沒有來得及侍奉父親生病和入殮,哀傷過度,一到達周朝就去世了。於是,太子狐的兒子林即位,成為周桓王。各國諸侯紛紛前來弔唁並拜見新天子。虢公忌父率先抵達,他的一舉一動都符合禮節,受到眾人的喜愛。周桓王因為父親被鄭國作為人質導致死亡,又看到鄭莊公長期獨攬朝政,心中產生了疑慮和恐懼,私下與周公黑肩商量說:“鄭莊公曾經把前任太子當作人質留在國內,想必輕視朕,恐怕我們君臣之間難以和睦相處。”虢公對天子執禮甚恭,朕想把國政交給他,愛卿覺得怎麼樣?”周公黑肩上奏說:“鄭伯這個人殘忍刻薄,很少有恩情,不是一個忠誠順從的臣子。但是我們周朝向東遷都到洛陽,晉國和鄭國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勞,現在剛剛改年號的時候,突然剝奪鄭國的政權,交給其他人管理,鄭伯一定會很憤怒,必然會做出專橫跋扈的行為,這一點不能不考慮啊。”桓王說:“朕不能坐著被人控制,朕已經決定了。”第二天,桓王早上上朝,對鄭伯說:“愛卿是先王的大臣,朕不敢委屈你站在一般官員的行列裡,愛卿還是自己安心吧。”莊公上奏說:“臣早就應該辭職,現在就告辭了。”於是憤恨地走出朝廷,對別人說:“這小子沒良心,不值得輔佐。”當天就駕著車回鄭國去了。世子忽率領眾多官員出城相迎,詢問父親回國的原因。莊公將桓王不用自己的話語敘述了一遍,在場眾人都感到憤憤不平。這時大夫高渠彌上前說道:“我們君主兩代人輔佐周朝,立下赫赫功勳,況且前任太子還在我國做人質時,從未失禮。如今卻捨棄我家主公而任用虢公,實在太不公正了。為何不發兵攻打周城,廢除當今周王,另立賢明的繼承人呢?這樣一來,天下諸侯還有誰會不畏懼鄭國,如此方能成就方伯大業啊!”潁考叔反駁道:“不可如此行事!君臣之間的關係,如同母子一般。主公不忍心報復他的母親,又怎麼忍心報復他的君王呢?只要再忍耐一年多時間,前往周朝覲見,周王必定會後悔,主公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憤怒,而傷害先父盡忠死節的大義。”這時,鄭國大夫祭足說:“依臣下看,兩位大臣所說都可以採用。請大王派軍隊直接抵達周朝邊境,如果周王派人來責備我們,我們就說是因為國內鬧饑荒,士兵沒有糧食吃,所以才來這裡借糧的。這樣我們也算是有個說法。如果他們不說話,大王再去朝見他也不遲啊!”鄭莊公同意了這個建議,並命令祭足率領一支軍隊,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祭足率軍來到溫、洛交界處,對當地官員說:“我國今年遭受饑荒,希望向溫大夫借一千鍾粟米。”溫大夫回答說:“這件事我需要先向周天子請示後才能答覆你們。”祭足說:“現在小麥和大麥都成熟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