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責趙盾誅鬥椒(第2/6 頁)
盾乘車返回,進入絳城,來到桃園,百官也都聚集過來。趙盾趴在靈公的屍體上,痛哭了一場,哀痛的聲音傳到園外。百姓聽到後都說:“相國如此忠誠仁愛,晉侯是自作自受,不是相國的過錯。”
趙盾吩咐將靈公入殮殯葬,送回曲沃安葬。一面召叢集臣,商議立新君之事。當時靈公還沒有兒子,趙盾說:“先君襄公去世時,我曾主張立年長的君主,只是大家意見不一致,才導致今天的局面,這次不能不慎重。”
士會說:“國家有年長的君主,是社稷的福氣,確實如相國所說。” 趙盾說:“文公還有一個兒子,剛出生的時候,他母親夢見神人用黑手塗抹他的臀部,因此取名為黑臀。現在他在周室為官,年齡已經不小了,我打算迎立他,怎麼樣?” 百官不敢有不同意見,都說:“相國的安排非常恰當。” 趙盾想解除趙穿弒君的罪名,就派趙穿前往周朝,迎接公子黑臀回到晉國,在太廟朝拜後,登上晉侯之位,這就是成公。
成公即位後,把國家政事全權交給趙盾處理,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趙朔,她就是莊姬。趙盾於是上奏說:“臣的母親是狄族女子,先君的姬氏夫人有謙讓之美,派人迎接臣母子回到晉國,臣得以越位成為嫡子,進而主持中軍。現在先君姬氏夫人的三個兒子趙同、趙括、趙嬰都已經長大,我願意把職位讓給他們。” 成公說:“你的弟弟們,是我姨母所鍾愛的,自然都應該任用,不用過於謙讓。” 於是任命趙同、趙括、趙嬰同為大夫,趙穿仍輔佐中軍。趙穿私下對趙盾說:“屠岸賈諂媚先君,和趙氏有仇,桃園之事發生後,只有岸賈心懷不滿,如果不除掉這個人,恐怕趙氏不得安寧。” 趙盾說:“別人都沒有怪罪你,你反而要怪罪別人嗎?我們趙氏宗族已經很顯貴昌盛了,只應該和朝臣們和睦相處,不要去尋仇。” 趙穿這才作罷。
岸賈也小心地侍奉趙氏以求自保。
趙盾始終對桃園之事心懷愧疚。有一天,他走到史館,見到太史董狐,索要史冊觀看,董狐把史冊遞給他,趙盾看到上面清楚地寫著:“秋七月乙丑,趙盾弒其君夷皋於桃園!” 趙盾大驚失色,說:“太史你弄錯了。我已經出奔到河東,距離絳城二百多里,怎麼會知道弒君之事呢?而你卻歸罪於我,這不是冤枉我嗎?”
董狐說:“你身為相國,逃亡卻沒有越過國境,返回後又不討伐弒君的賊人,說這件事不是你主謀,誰會相信呢?”
趙盾問:“還能更改嗎?”
董狐說:“是就是是,非就是非,這才叫做信史,我的頭可以斷,這史冊不能更改!”
趙盾嘆息道:“唉,史臣的權力,竟然比卿相還重。恨我當時沒有立刻出境,不免要遭受萬世的惡名,後悔也來不及了!” 從此趙盾為了國家利益更加恭敬謹慎。趙穿自恃有功,請求擔任正卿之職,趙盾擔心這會違背公論,沒有答應,趙穿憤恨不已,背上生疽而死。趙穿的兒子趙旃,請求繼承父親的職位,趙盾說:“等你日後立了功,即使是卿位也不難得到。” 史臣認為趙盾不偏袒趙穿父子,都是因為董狐如實記載的緣故。有讚語說:
庸史紀事,良史誅意。
穿弒其君,盾蒙其罪。
寧斷吾頭,敢以筆媚?
卓哉董狐,是非可畏!
這時是周匡王六年。
這一年,匡王駕崩,他的弟弟瑜即位,就是定王。
定王元年,楚莊王興兵討伐陸渾之戎,隨後渡過雒水,在周王朝的邊境上炫耀武力,想要以此威脅周天子,和周朝平分天下。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去慰問楚莊王,莊王問他:“我聽說大禹鑄有九鼎,三代相傳,作為傳世之寶,現在在雒陽,不知道鼎的形狀大小和重量如何?我想了解一下。”
王孫滿說:“夏、商、週三代是靠德行相傳,哪裡是靠鼎呢?從前大禹擁有天下,九州的長官進貢青銅,大禹用這些青銅鑄了九鼎,夏桀無道,鼎就遷到了商朝;商紂暴虐,鼎又遷到了周朝。如果君主有德行,鼎雖小也重;如果君主無德行,鼎雖大也輕。成王把鼎安置在郟鄏,占卜顯示周朝傳三十代,享國七百年,這是天命,鼎的輕重是不可以詢問的!” 莊王聽後慚愧地退下,從此不敢再有窺視周朝的念頭。
卻說楚令尹鬥越椒,自從莊王分了他的權力後,心中充滿怨恨,君臣之間的嫌隙已經形成。他自恃才能和勇武無人能比,而且先輩對楚國有功,百姓都信服他,早就有了謀反的心思。他常說:“楚國的人才,只有司馬伯嬴(蒍賈)一個人,其餘的都不值一提。” 莊王討伐陸渾的時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