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歲在甲子,諸侯爭霸我插黃巾旗 > 第58章 天下烽火(一)

第58章 天下烽火(一)(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三國:被義父背刺,我反手篡位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寒門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遙官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穿成獵戶後我養了未來首輔戲說嬴政天子寧有種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鐵道:此生只為知更鳥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情牽盛世戀歌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祖龍修仙我監國?上朝簽到人物卡人在錦衣衛,開局領悟洗髓經

五臺山山路崎嶇,久無人煙的地方,大軍行進需要重新開路,好在還有舊路的痕跡,方向不會有問題。

不過因為道路崎嶇,黃平下令騎兵把戰馬留給了後勤,等後勤隊擴路跟上,先行帶戰兵前進。

常山窮得只能走的精兵路線,士兵把戰馬給了後勤隊,就變成了山地軍,翻越過五臺山不成問題。

在黃平在五臺山爬山的時候,張靈等人回到了井陘。

同時各處軍隊都不約而同地行動了起來。

張角應青州黃巾求援,令馬元義領兵將三萬前往青州幫助青州黃巾求活。

馬元義領軍掠過冀州魏郡,清河國,青州平原郡,兗州東郡,直奔魯國故地。

一路上聚集流民攻城拔寨,每每以世家豪族的存糧為補給,分發給流民軍。

這個時代,一切都顯得那麼虛幻,唯有填飽肚子才是最真實的。

這些流亡之民為了能得到一口救命的食物,毅然決然地跟隨馬元義的大軍,毫不畏懼死亡的威脅,奮勇攻城。

他們在戰鬥中的傷亡異常慘重,但令人悲哀的是,當馬元義越過歷城後,身後追隨的流民數量不僅沒有減少,反而不斷增多。

即使馬元義這股黃巾被沿途官員聲斥,圍剿,被定義為叛逆宣告天下,但一個無法忽視的事實是——

他馬元義會將糧食分給跟著的流民,而世家豪族正在囤積居奇,糧食一天一個價,吃不起飯的人越來越多。

跟著馬元義謀生的流民就越來越多。

對於那些跟隨在馬元義身後、不惜付出生命代價的十多萬流民來說,這句話正是他們內心深處的呼聲。

十幾萬人把魯國治所圍住,流民軍軍看著聲勢浩大,實際外強中乾。

即使一路上馬元義如約分了糧食,但也僅能吊命罷了,搶到的糧食是不可能讓所有人吃飽的。

所以也不能指望十萬流民沖刷過的城池能有多好,所以此時魯縣城牆上的魯國相,看著城下一眼望不見邊際的難民群,渾身發抖,既氣憤又恐懼。

氣憤是因為,多少年了?是多少年沒人敢帶兵圍魯縣了!

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再也沒見有人敢在聖人故里動刀兵。

恐懼是因為,唉!今天就見到了!

“城下何人,安敢聚眾圍聖人故里!”

馬元義看著城牆上色厲內荏的魯國相,心中不由得一陣悲哀。

他策馬上前,大聲回應道:“吾乃太平道馬元義,奉命前來帶領兗州百姓乞活!

如今漢室無道,奸臣當道,百姓一年勞作成果十有九九盡入爾等囊中。

實乃苦不堪言,吾等順應天命,義兵討伐漢室,只為建立一個太平盛世,讓百姓安居樂業。

孟子曾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魯國相,你若識時務,就開城投降,與吾等為這天下百姓共謀這仁義。

否則,為了生存,吾等連天都敢捅個窟窿,破個魯縣不在話下。”

魯國相聞言,訥訥不言,孔子還真沒說過不許百姓求活造反的話。

他孔氏雖然是孔子後人,孔氏的尊貴,只是血液傳播罷了,也屬於儒教中人,自然也尊孟子。

他知道黃巾軍的厲害,也知道自己的軍隊根本不是對手。

但是他自幼讀聖賢書,自不可能向這些下等泥腿子投降,於是他強作鎮定地說道:“馬元義,你休要猖狂。

吾乃魯國相,奉命鎮守此地。

爾等叛逆,竟敢圍攻聖人故里,真真是罪大惡極。

吾等絕不投降,爾等還是速速離去吧,否則,定叫爾等收屍不能!”

馬元義見魯國相不肯投降,毫不在意地大手一揮,身後的黃巾軍立刻發出一陣吶喊聲,帶著流民軍衝向城牆。

他本身就沒指望魯國相投降,這次奉命前來,暗中大賢良師還交代過其他事情。

魯國相見馬元義一言不合就開始攻城,急忙下令守城士兵放箭,滾石擂木準備。

一時間,城牆上箭如雨下,毫無防護的流民軍傷亡慘重。

但是,流民軍並沒有退縮,他們冒著箭雨,頂著落石,奮力攀爬城牆。

在流民軍不要命的猛烈攻擊下,黃巾軍也是血氣上湧,忘我奮戰,頂在前面,魯國相的軍隊漸漸不支。

最終,城門被攻破,魯國相也被俘虜。

馬元義進入城中,下令將魯國相斬首示眾,以震

目錄
榮耀救世主大唐:李二別陰我,我是你姐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