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楊玄感反了(1)(第1/2 頁)
四十三、楊玄感反了(1)
禮部尚書楊玄感,對了,就是那個權臣楊素的兒子。此人驍勇善戰,精於騎射,喜歡結交賓客,和當時很多知名人士都有來往,其中和與蒲山公李密交情最好。
據舊《唐書》記載:李密年輕時,聽說包愷在緱山,欲前往尋之。於是便騎牛外出,掛《漢書》於牛角,一面手握牛鞭,一面翻書閱讀。這一幕恰巧被路過此地的越國公楊素看到了,他催馬追上李密問道:“何處書生,如此好學?”
不消說,這人自然便是李密。楊素認不得李密,但李密卻認識這位當朝宰輔。李密立即滾鞍下牛,納頭便拜,報上了自己的姓名家世之後,李密告訴楊素,自己正在讀的書是《漢書·項羽傳》。
注意了,人家讀的不是言情盜墓武俠穿越之類的小說,而是一篇英雄傳紀。楊素當下對李密就心生好感。
從此,李密“牛角掛書”便流傳開來,與“懸樑刺骨”、“囊螢映雪”等一起成為刻苦學習的經典案例,甚至於被寫進兒童啟蒙讀物《三字經》裡,婦孺皆知。
經過一番晤談,楊素對李密由好感變成了敬佩。沒想到這個年輕人如此博學多識,卓爾不凡。欣喜之餘,就把李密領回到家裡,並將其引見給了兒子楊玄感等人。
李密就此走進了楊素的圈子,楊玄感對他也是一見如故,兩人很快成了莫逆之交。先前,楊玄感交往的大都是一些軍中武夫,李密是老師出身,標準的知識分子,肚裡自然喝過不少墨水。所以他的眼光自是獨到,見解深刻,常常讓楊玄感自嘆不如。
和一般的知識分子不同的是,李密也有做大事的雄心。一般的文人,往往眼高手低,誇誇其談,畏畏縮縮,酸了吧唧。李密完全顛覆了楊玄感心中對於讀書人慣有的印象:他足智多謀,文韜武略,爽直好客,志抵雲天。還有一點和楊玄感也差不多:他也不甘寂寞,他也憤世嫉俗,他也野心勃勃。
總之,他具備了一個造反家的所有特點。
這樣一個人,如果不反上一把,不鬧出點動靜那就太不正常了。
筆者這裡提到李密,希望大家能夠記住這個人物。因為不久,這個造反家就就會在隋朝的大河裡掀起沖天的大浪。
楊玄感反叛的動因則要追溯到楊素身上。
楊素依恃自己有功,驕橫倨傲,有時甚至失去了作臣子的禮節,楊廣心中很不痛快。楊素去世的時候,楊廣對身旁的侍臣說:“假使楊素不死,最終也得被誅滅九族。”
這話傳到楊玄感的耳朵裡,他感覺到自己的處境不妙,加上楊廣對他猜忌,他便悄悄萌生了反叛的念頭。經過一番盤算,他認為自己有成功的把握:
首先,他認為自己累世顯貴,朝廷中的文武大臣很多人都是他父親過去的部下。如果起事,自然可以得到他們的同情和支援。
其次,眼下的朝政混亂,社會已出現動盪的態勢。
第三,楊廣加兵高麗,注意力不在國內,這是下手的絕好機會。
為了麻痺楊廣,他主動請纓,要求為討伐高麗出力。楊廣不知道楊玄感的真實意圖,還高興地直誇:將門必出將,相門必出相,果然不假。”
因此,楊廣對楊玄感的寵信日重,讓他越來越多地參預朝政。
楊廣徵伐高麗,他命令楊玄感在黎陽督運軍資。楊玄感就和虎賁郎將王仲伯、汲郡贊治趙懷義等人策劃商議,故意遲滯漕運,不按時發運軍資,想讓渡過遼河的各路隋軍缺乏軍糧。長途作戰,拼的就是後勤,後勤保障不了,那還打什麼仗?
楊廣派遣使者催促楊玄感,楊玄感聲稱水路有很多盜賊,不能按時發運。楊玄感的弟弟虎賁郎將楊玄縱、鷹揚郎將楊萬石,都跟隨楊廣到了遼東。楊玄感暗地派人召他們回來,二人就暗地裡逃回。楊萬石的運氣不太好,跑到高陽,就被監事許華抓住了,以臨陣脫逃的罪名處死。
當時,右驍衛大將軍來護兒率領水軍出征,正從東萊入海進兵平壤,楊玄感派家奴偽裝成前方來的使者,詐稱來護兒謀反。反正此刻來護兒正在前線拼命,遠隔千里,做夢也想不到被楊玄感給扣了個“叛賊”的帽子。
六月初三,楊玄感進入黎陽,關閉城門,大肆徵兵,並向附近各郡傳送文書,以討伐來護兒為名,命令各郡發兵在黎陽倉集結。
楊玄感的人馬主要來自負責後勤供應的少數軍士和大量的民工,其中有運送軍糧的民夫五千餘人,丹陽、宣城的船伕三千餘人。他把隊伍集中起來,召開誓師大會,歃血盟誓。楊玄感慷慨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