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雁門之困(第1/3 頁)
四十六、雁門之困
但高興的事情不可能天天有,誰都有煩心的時候,即使天子也不能例外。
六一五年八月初五,楊廣巡遊北塞。這次巡遊,差點成了他死亡之旅。聽話需聽音,刨樹要刨根。事情還要從頭說起。
早先,隋朝的大臣裴矩看到突厥始畢可汗部眾逐漸強盛,擔心將來對隋朝不利,就想學當初長孫晟的法子,對突厥來個分化瓦解,扶植另一方來制衡始畢可汗。於是就向楊廣獻策,君臣經過一番合計,把目光鎖定在始畢的弟弟叱吉設身上。於是派人給叱吉設送信,要把宗室之女嫁給他,並封他為南面可汗。此時叱吉雖然也有野心,但自知不是哥哥的對手,所以不敢接受冊封。結果這事情沒辦成,卻讓始畢知道了。始畢不是傻子,他知道隋朝的企圖,從此心生怨恨。後來裴矩又設計誘殺了突厥的謀臣史蜀胡悉,這更加激怒了始畢可汗,從此就不再入朝晉見。
我們回憶文帝時代,長孫晟就是用“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方法制服了突厥,但到了裴矩這裡,這法子似乎不是那麼靈驗了。其實方法並沒有過時,關鍵還是沒有掌握好技巧和火候。楊廣偷雞不成蝕把米,失了一個藩國,多了一個仇敵。
楊廣的北巡給始畢可汗提供了一個報復的機會。
初八這天,始畢可汗率領幾十萬名騎兵出發,準備襲擊楊廣的車駕。義成公主事先得到訊息,就派遣使者偷偷地向楊廣報信。
看來,和親政策還是有意義的,如果不能維繫兩個國家的和平,至少還可以充當一個國家的臥底。
十二日,楊廣的車駕迅速馳入雁門城,但是他的動作還是慢了,沒有甩掉突厥的追擊。僅僅過了一夜,尾隨而至的突厥軍隊就包圍了雁門。
此時,隋軍上下驚懼萬分。於是立即修築工事,加固城防。材料不夠,就把城中的民房都拆毀了。當然,最令人頭疼的是城中的糧草不足。當時城中有十五萬軍民,而儲備的糧食滿打滿算,也就僅僅能夠維持二十來天。
突厥軍隊發動猛攻,雁門郡的四十一座城池,很快被打下了三十九座,只有雁門、崞縣兩座沒被攻下。突厥軍隊知道隋朝的皇帝在此,很想捉住這條大魚。於是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攻擊,流矢一度都射到了楊廣的御座之上。楊廣大為恐懼,抱著趙王楊杲哭泣,眼睛都哭腫了。
這回是楊廣一生中難得的一次本色出演。
左衛大將軍宇文述勸說楊廣選挑選幾千名精銳騎兵突圍出去。這個計策十分弱智,後面我們還要說,這個宇文述雖掛著大將軍之銜,但打仗就是一個草包。
納言蘇威說:“據守城池我方還有餘力,而輕騎則是對方的長處,陛下是萬乘之主,怎麼可以輕易行動?”
民部尚書樊子蓋說:“陛下在危境中僥倖保全,一旦處於狼狽的境地,則追悔莫及!不如堅守城池挫敗敵軍的銳氣,據守在城中,徵召全國各地兵馬前來救援。陛下親自撫慰士卒,宣佈不再征伐遼東,重賞爵位,必定會人人奮勇個個爭先,何愁不能殺退敵兵?”
內史蕭侍郎認為:“按突厥的習俗,可汗的妻子可以參與軍機,況且義成公主是以皇帝女兒的身份嫁給外夷的,她肯定要依恃大國為後援。如果派一個使者通知公主,即便沒有什麼效果,又有什麼損害呢?另外,將士們的心裡,是怕陛下在免除了突厥的禍患後又去征伐高麗,陛下如果明確下詔,宣佈赦免高麗的罪過,專事征伐突厥,那麼大家心中安定,就會專心殺敵了。”
蕭侍郎是蕭皇后的弟弟。虞世基也勸楊廣重重懸賞,下詔停止征伐遼東的兵役,大敵當前,楊廣無計可施,只好採納了這些意見。
楊廣親自巡視軍隊,他對將士們說:“你們要努力殺敵,如果這次能夠擊退敵人的話,凡是參加戰鬥的人都不愁沒有富貴,不準任何人任何部門吞沒你們的功勞。”
於是他下令:“守城有功的人,沒有官職的直接授予六品官職,賞賜物品百段;已有官職的人級別和賞賜依次增長。”
戰鬥開始後,他不斷地派出使者去前線慰問將士。大家感動之餘,都踴躍殺敵,晝夜抗擊。
二十四日,楊廣下詔招募天下之士,各地郡守縣令都競相應召赴難。李淵的兒子李世民此時只有十六歲,也響應號召應募從軍,成了屯衛將軍雲定興的部下。他勸雲定興多攜帶旗幟軍鼓作為疑兵,說:“始畢可汗敢於舉兵圍困天子,必定以為我方倉促無法救援,我們最好在白天展開旌旗幾十裡連綿不斷,夜裡則金鼓相聞。敵人一定以為我方大批援軍到來,就會望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