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燈下隋朝 > 五十、虞世基弄權

五十、虞世基弄權(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穿成獵戶後我養了未來首輔戲說嬴政天子寧有種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鐵道:此生只為知更鳥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情牽盛世戀歌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祖龍修仙我監國?上朝簽到人物卡人在錦衣衛,開局領悟洗髓經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皇帝年少,我從安南開始挽天傾趣翻三國之軍師有奇謀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我拔刀造反,你說我是當朝太子?

五十、虞世基弄權

我們再說朝廷這邊。

武將在前線拼命,文官在朝中弄權。當然,弄權的只是奸臣。亂世出英雄,也出奸臣。

瓦崗風起,四方響應,朝廷的征討又失敗連連。這些不好的訊息一個一個地傳回江都,但最終卻沒有傳到楊廣的耳朵裡。

為什麼?因為朝中有個大臣不想讓皇上掃興。

這個大臣就是內史侍郎虞世基。

因為楊廣厭惡聽到不好的訊息,所以諸將及各地郡縣的奏報,虞世基都要事先“過濾”一下,把其中關於亂民反叛的、官軍失利的等等內容,都要事先做一下藝術加工,然後再呈給楊廣。他勸慰說:“鼠竊狗盜之徒,郡縣官吏搜捕追逐,快要被徹底消滅了。希望陛下不要放在心上!”

楊廣就喜歡聽這樣養耳朵的話,而說實話的就倒了黴了。如此以來,大家都學會了打哈哈,學會了報喜不報憂。因此外面的亂民四起,攻城略地,楊廣並不清楚。

再說楊義臣擊敗高士達,並趁勢收編了河北的幾十萬亂民,他把情況寫表上奏皇帝。這回虞世基不知怎麼疏忽了,忘了過濾;或者說是虞世基看了,認為這是一份能夠讓楊廣高興的捷報,不必要過濾,就把它呈上去了。想不到的是,楊廣看後並沒有為官軍的勝利而高興,而是對那個賊人“幾十萬”的數字憂心忡忡。他感嘆道:“我原來沒聽說盜賊到如此地步,楊義臣降服的盜賊怎麼這樣多啊?”

虞世基的腦子就是好使,他馬上回答道:“小賊雖然多,但不足為慮,楊義臣擊敗小賊,卻擁兵不少,將帥久在朝廷之外,這樣是最不適宜的。”

虞世基這話說得夠陰的,亂民再多也不可怕,將帥在外面擁兵自重才更可怕,須要小心提防才是。

楊廣認為此言很有道理,於是派人追回楊義臣,遣散他計程車兵,亂民因此又重新強盛起來。

寫到這裡,一定有人忍不住要大罵虞世基這個奸賊,其實這位也不是胎裡壞,人家也有著光輝的過去。

虞世基字茂世,會稽餘姚人。父親虞荔,是陳國的太子中庶子,所以虞世基也屬於官二代。

虞世基小時沉穩安靜,喜怒不形於色,博學多藝,能詩善賦。學過書法的人都知道,虞世基也是一代書法大家,尤擅草隸。中書令孔奐見而驚歎,徐陵則誇他有潘岳、陸機之才。虞世基官運不錯,從法曹參軍事一直做到尚書左丞,曾為陳後主作《講武賦》而名噪一時。陳國滅亡之後,虞世基歸順隋朝,文帝惜他是個人才,就任他為通直郎,在內史省值班,後來授為內史舍人。楊廣即位後,對他更加禮遇,晉為內史侍郎。又讓他專管機密,從此虞世基走進了領導圈子,與納言蘇威、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黃門侍郎裴矩、御史大夫裴蘊等共同掌管朝政。

那時天下多事,四方的表奏如雪片般飛來,每天都有數以百計。楊廣不喜歡在朝廷上斷事,常常在入閣之後,才召世基去,口授旨意,然後讓世基起草詔書。世基很是敬業,每天都要寫上百張,而且從沒什麼遺漏錯誤,其精確嚴密令人讚歎。

六零七年,楊廣被突厥圍於雁門,戰事不利。此時世基勸楊廣提高賞格,親自安撫將士,又下詔書暫停討伐遼東的戰事,楊廣聽了他的建議,軍心這才重新振作起來。但雁門之圍被解後,楊廣許諾的賞賜沒兌現,又不顧勸阻,執意下了討伐遼東的詔書。

楊廣的言而無信給了虞世基一計悶棍。後來,楊廣又藉故誅殺了大臣高熲、賀若弼等人,讓虞世基更是心中惶恐,後背發冷。

君者,虎也。既然老虎會吃人,那麼就要小心伺候,千萬不能惹老虎生氣。

從此,虞世基象換了一個人一樣。他開始放棄自己的處事原則,開始努力地討好和巴結皇上。到後來更是貪汙受賄,殘害忠良,自覺自願無怨無悔地加入到了奸臣的行列。

史書上說虞世基相貌看起來深沉穩重,但這傢伙後來卻成了個十足的溜鬚拍馬之徒。由於媚功一流,所以深得楊廣的親近喜愛。他的親朋黨羽憑藉他的勢力,賣官買獄,賄賂公行,其家門庭若市,因此朝野上下對虞世基都極為痛恨怨憤。內史舍人封德彝阿附虞世基,因為虞世基不熟悉為官的要務,就秘密地替他籌劃,如何傳佈實施皇帝的詔命,如何迎逢順從楊廣的心意等等,都提前給他做好功課。群臣的表奏有偏離違背皇帝旨意的,都屏棄不上報;審理案件、實施刑法,大多引用嚴峻苛細的條文,刻意詆譭;凡是論功行賞,則極力抑制貶低。因此虞世基日益得到楊廣的寵信,而隋帝國的政治日益弛廢

目錄
什麼?女帝也是穿越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