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六一七年亂象(第1/2 頁)
五十二、六一七年亂象
公元六一七年,天下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各地反隋起義風起雲湧,除了多處農民暴動之外,各地大員也紛紛起事,趁火打劫。
北方的鷹揚郎將梁師都、鷹揚校尉劉武周等人,在二、三月間相繼起兵。他們佔據了內蒙、陝西和山西大片土地,稱帝稱王,定都建元。為了保護自己,又先後依附突厥,把隋朝的北方鬧得雞犬不寧。
在河北一帶,竇建德則走出了失敗的陰影,重整旗鼓,隊伍也增加到十萬餘人。正月,他在河間樂壽自稱長樂王,開府設衙。竇建德是那個時代少有的英雄,但在稱王這個問題上,他還是急了點。不過話說回來,那時候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大家都紛紛稱王稱帝。在這種大背景下,估計換了我們也存不住氣。
在廣闊的中原腹地,李密領導的瓦崗軍也是連戰連捷。先後攻克興洛、回洛和黎陽三大國家級的糧庫,開倉放米,不僅解決了部隊的糧食問題,而且因為手中有糧食,還吸引了無數飢餓的百姓前來投軍。於是他的隊伍迅速擴大,其人數之多,地盤之大,幾乎無人能夠與之並肩,儼然成了中原的霸主。
而在江淮一帶,則活躍著杜伏威領導的農民起義隊伍。他們在年初打敗隋軍陳瑱部後,聲威大振,附近的小股起義軍隊紛紛歸附。杜伏威連克重鎮,四處擴充,對據守江都的楊廣形成巨大的威懾,也大大牽制住了隋朝的主力。
正月,右御衛將軍陳稜討伐杜伏威,杜伏威率部眾抗擊官軍。陳稜雖為討伐之軍,但並不急著作戰,而是緊壁營壘,高掛免戰牌。他想用拖延之法拖垮杜伏威。為了激他出戰,杜伏威送給他一件女人的衣服,並稱他為“陳姥”。
這一招在三國裡面被諸葛亮用過。當時諸葛亮和司馬懿在渭水對陣,諸葛亮是勞師遠征,就想找司馬懿決戰,來個速戰速決。無奈司馬懿不上當,任憑西蜀的將領怎麼罵陣叫板,人家就是不出來。後來諸葛亮急了,就派人給司馬懿送了套女人的服裝,試圖以此來激怒他。沒想到司馬懿一點也不生氣,還當著使者的面把送的裙裝穿上了。他讓使者轉達對諸葛亮的謝意,至於出戰嘛,對不起,不打。
這下諸葛亮沒法子了,一籌莫展,竟然在焦慮與憂愁之下病倒了,終於一命嗚呼。司馬懿不戰而勝,單憑摺磨死諸葛亮來說,我認為,司馬懿還是比諸葛亮厲害。
陳稜顯然不如司馬懿,他火冒三丈,立即率軍出戰。杜伏威率軍奮力攻擊,大破官軍,陳稜僅只身逃脫。杜伏威乘勝攻破了高郵,率兵佔據了歷陽,自稱總管。任命輔公為長史,分派各崐位將領攻取江都郡所屬各縣。大軍所到之處,城池都被攻破,江淮地區的小股亂民都爭相歸附杜伏威。
杜伏威打仗也很有一套。他曾親自挑選軍中壯士,組織了一支五千人組成的敢死隊,稱之為“上募”。這支隊伍武器精良,待遇優厚,是他手裡的一張王牌。凡有戰鬥,就命令“上募”首先發起第一輪攻擊,戰罷審查將士,凡背上有傷的就以後退之罪處死。對於繳獲的軍資財物,杜伏威也很大方,自己分文不取,全都用來賞賜部下。杜伏威還有一招:將士之中有戰死的,不僅妥善安置後事,還用死者的小老婆殉葬。這招看起來有點殘忍,但卻大大激勵了士氣。你想想,有的將軍,正妻自不必說了,往往年老色衰,關鍵是和丈夫感情深厚,將來出軌的機率也微乎其微。小老婆就不一樣了,一般都是年輕美貌的。這做丈夫的兩眼一閉,很難保證她將來不紅杏出牆。現在好了,杜大人告訴你,你可以放心去了,如果真的戰死沙場,不僅享受烈士待遇,還讓你貌美如花的小妾陪你上路。將軍們沒有了後顧之憂,所以打起仗來就格外賣力,可謂所向無敵。
因為杜伏威的事蹟一般書上記載得不多,所以這裡就多寫了幾行文字。
這年五月,李淵父子在太原起兵,這對於搖搖欲墜的隋王朝來說無異於是釜底抽薪,給了它最沉重、最致命的一擊。李淵起兵後,從晉陽南下,以破竹之勢直趨關中。半年之後,便攻克長安,盡佔關中重地。隨即扶立恭帝楊侑以為傀儡,李淵獨攬軍政大權,開始掃蕩群雄,圖謀大業。箇中詳情,我們後面還要細說。
而在西北方面,金城府校尉薛舉在隴西起兵,武威(今屬甘肅)鷹楊府司馬李軌在河西五郡起兵,羅縣(今湖南汩羅)縣令蕭銑在巴陵起兵。這些武人,或者佔關據塞,或稱王稱霸。他們興師動眾,攻城略地。一時風雲激盪,狼煙四起。
實際上,此時的隋王朝已經成了一個空架子。它的管轄範圍已經少得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