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燈下隋朝 > 三、武帝滅齊之一伐齊國

三、武帝滅齊之一伐齊國(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穿成獵戶後我養了未來首輔戲說嬴政天子寧有種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鐵道:此生只為知更鳥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情牽盛世戀歌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祖龍修仙我監國?上朝簽到人物卡人在錦衣衛,開局領悟洗髓經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皇帝年少,我從安南開始挽天傾趣翻三國之軍師有奇謀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我拔刀造反,你說我是當朝太子?

三、武帝滅齊之一伐齊國

宇文邕後來諡號是“武”,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容易地記住這個人,我們從本節開始,正式稱呼他為“周武帝”。

封建社會講究避諱,其避諱的原則就是孔子著《春秋》時候留下來的“三諱”:即“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長者諱”。現在是二十一世紀了,不太講究這個,但稱呼官位比直呼其名更容易讓人接受,這應該是個不爭的事實。舉個例子,王二狗當了某局局長,你喊他王二狗還是喊他王局長?這個就不用討論了吧?

周武帝親政伊始,輕徭薄賦,減免刑罰,大赦天下囚犯。難能可貴的是,他不是單純地發號召作指示,而是自己帶頭,身體力行,戒奢行簡。他多次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想政事平靜,首先要做到不騷擾百姓;要想使政治安定,首先要停止各種繁重的徭役。

其中“不擾民”,可以看作是其治國理念的核心。千年之後,依然放射出熠熠的光輝。

五月二十一日,因為大旱,武帝就在朝堂召開抗旱工作會議,分析災情,研究對策。在講到旱情發生的原因時,武帝不無愧疚地說道:“正當農忙之際,大旱不雨,節序失調,大概還不僅如此,國家一定還有別的問題。老天為什麼這樣懲罰我們呢?難道是因為我的德行不厚名望不高嗎?難道是因為我平時賞罰不公嗎?難道是因為我用人不當嗎?請各位根結合自己的情況分析判斷,盡情直言,不要有半點隱瞞。”

本來是一場自然災害,為人力所不及,但武帝卻自己帶頭,讓大家從工作的角度來認識這一問題,從而在朝廷之中,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批評和自我批評運動。

這就是領導的藝術。

在武帝的感召之下,大家紛紛反思自己工作中的失誤,各自引咎自責。有的唉聲嘆氣,有的詛咒發誓,有的捶胸頓足,有的痛哭流涕……一時間,整個朝堂成了教堂,文臣武將都在對自己過往的行為進行真誠地反思與懺悔。

透過這一次運動,大家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明確了方向。更為重要的是,為今後的工作打下了一個堅實的思想基礎。

湊巧的是,這天夜裡,老天真的下了一場透雨。

後來,一遇到自然災害,武帝就用這樣的方法,把大家的工作檢查一番,讓大家的認識提高一層。

國內問題解決了,武帝就把目光投向了鄰國北齊。

五七五年三月二十三日,武帝在大德殿召集大將軍以上的官員說:“太祖皇帝(指宇文泰,其實他沒有當過皇帝,這個“太祖”屬於後來追授的榮譽稱號)承受天命,神威英武,開創大業。凡軍威所向,皆不戰而勝。現在只剩下偽齊尚懷野心,還未臣服,雖然屢次征討,但大功未成。我繼位之初,由於大權旁落,難有作為。自從親理萬機之後,便開始謀劃東征,節衣縮食,修整軍備,數年以來,已大體作好征戰準備。偽主昏庸暴虐,一意孤行,伐除殘暴,正是時機。現在我打算出兵數路,水陸並進,北守太行山路,東扼黎陽險關。倘若攻克河陰,則兗、豫兩地可不戰而下。然後養精蓄銳,待敵軍來犯。只要我們在此過程中能夠抓住一次戰機,就完全能夠戰而勝之,一舉滅掉北齊,從而光大太祖的基業,揚我大周的威名。各位以為如何?”

武帝不僅講了滅陳的重大意義,還特別講到了具體的戰略部署。大家聽了,都紛紛點頭稱是。

二十四日,武帝正式下詔伐齊。

周武帝下達詔令,任命柱國陳王宇文純為前一軍總管,滎陽公司馬消難為前二軍總管,鄭國公達奚震為前三軍總管,越王宇文盛為後一軍總管,周昌公侯莫陳瓊為後二軍總管,趙王宇文招為後三軍總管。同時命令齊王宇文憲率軍二萬進發黎陽,隨國公楊堅(注意這個楊堅,他開始登場表演了)、廣寧侯薛回率水軍三萬由渭水入黃河,柱國、梁國公侯莫陳芮率軍一萬扼守太行之道,申國公李穆率軍三萬扼守河陽之道,常山公於翼率軍二萬由陳、汝出發,與其他各路大軍遙相呼應,伺機推進。

二十九日,武帝親率六萬大軍,直指河陰。

八月二十一日,大軍進入齊國境內。

周武帝率領的軍隊堪稱文明之師。所到之處,禁止砍伐樹木,不準踐踏莊稼,違犯者以軍法處置,絕不姑息。

嚴明的紀律是戰鬥力的保障,強大的軍隊肯定都有鋼鐵一般的紀律。這是由無數的事實證明了的真理。

二十五日,武帝親率諸軍進攻河陰大城,很快得手。然後又進攻子城,由於子城的守衛森嚴,一時未能攻下。

目錄
什麼?女帝也是穿越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