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變遷(第1/1 頁)
牛陽記得家裡有一遠房親戚,是母親的姨娘在市裡生活。因著她的早逝不再來往牛陽只留有小時的一些零星記憶。算起來離牛庵有一百多里地呢!在很小的時候,母親曾帶著她與姐姐去過那裡幾次。記得一次返回時,正是大雪瀰漫了天地間。後來問及母親,才知道留下清晰記憶的正是現在牛陽家門前的這條河!當時有橋墩高高的立著、上面有一窄得只容一人免強透過的水泥面連線著,這樣離完工還有十萬八千的裡的橋顯然是不能通行的!母親就帶著她的孩子從上面爬了過去!如果不是太過驚悚!不會給四五歲的孩子留下記憶。母親說她迷了路只是憑感覺該向那個方向走。但白茫茫一片的天地間只有跨過河去才是家的方向!
當年的橋是否繼續修下去了?或是拆毀了?當時的橋墩竟其在哪兒?不得而知!現在的河道里有三個廢棄的粗壯橋墩矗立著,只是沒了連線面。離牛陽家在很近的位置,看起來很有年頭了!“為啥有這麼大的墩子在河道里?”她有幾次這樣問河邊的長者也沒問出個原由,牛陽還是相信它們就是幼年的她緊繃了神經爬過的地方!
再有後來去了鄉中上學。學校組織來小城看一個電影,臨走老師說路上要注意安全,男生要與女生一起走。可在返回時,牛陽被告訴牛天賜正在找她!那時的牛陽真不知哪裡來的智慧與膽量!她快速說服班裡的女生不要再等男生了,咱們自己走!女生們還在猶猶豫豫,無人敢走!牛陽轉身一個飛車騎上腳踏車第一個衝了出去!好久待她回頭,看到班裡的女生正在身後一個個跟著呢!在今天看來,這是多麼小的一件事?可那是二十多年前!她們可能是第一次來小城、第一次在城市的大馬路上、在人潮車流裡騎車!對牛陽正是這樣!當跨上車的那一刻,她是緊張的、膽怯的!可當她小心的躲閃、串梭,她開始體味到那種騎行的快樂!那種戰勝的快樂!
至今,牛陽一直相信人骨子裡的某種東西存在著!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成長過程,直到成熟的年紀。青澀時期某個突破常態的表現,正是成熟時的常態或是骨子裡的所在!待到步入中年,回想這些點滴,何嘗不是當下的自己呢?
要說到早期的小城,牛陽便從記憶裡搜尋到這些片斷。一座地處平原的小城,它最早的樣貌,且是那一代人記憶的樣貌,是由在中國地圖上可以找得到的兩條國道成十字狀穿城而過。十字中心處就是小城人口裡的“中崗”了,此處有一三層的“高”樓,叫“商貿大樓”這被小城人叫得響噹噹的名字,它的繁華或尊貴更是一代人的記憶!以十字為中心道路的兩旁,低矮無序地坐落著一些做生意的破敗門店,門店背後依傍著稀疏骯髒低矮的民宅。縣城裡最榮光的工業是城南那一排排平房內的鹽業。早在多年前,在一片毀掉的田地上最原始的個體大鍋熬鹽已被取締。政府建了廠房引進機械招收工人,一時間,託關係進鹽廠做工成了一件趨之若鶩光彩萬狀的事!清晨和傍晚總能看到衣著藍工作服換班的工人騎著腳踏車趕路的身影,常常引來羨慕的目光!幾年之後,人們像是遺忘了城南鹽廠的存在!閒話時說到誰誰在鹽廠上班,其話中之意不言而喻!不知它未來的命運會不會一如當年的化肥廠人去樓空?十多年的變化真是一日千里!小城裡最早的兩條國道已顯露了它的過氣:狹窄擁擠!人、車淪陷在一片急躁嘈雜之中苦不堪言!人們報怨著在地圖上赫赫有名的國道竟如此擁擠不堪!解決它的唯一辦法似乎是擴建,向外擴建,再向外擴建!如此,昨天的灰敗小城被包圍淹沒——隨眼可見拆舊翻新、或拔地而起的工地,或被“前方修路請繞行”的牌子阻斷了道路。小城裡,耳朵裡充斥著大型機器露天工作的轟鳴聲、建築工地鋼鐵的碰撞、敲打聲;目擊之處是鋼筋水泥的叢林一幢比一幢的拔節!應運而生的水泥廠、商混站,磚廠、建材廠等等雨後春筍。這些主頭行業又帶動了方方面面行業的興起。入廠當工人已不再是人人眼羨的事情,上下班的人流裡常常能看到一個新起的行業:農民工,他們如一抹朝陽分向小城的各個方向。道路寬了、裝了路燈、安了紅綠燈、攝像頭……一下雨就一腳黑汙骯髒不見了;一颳風滿城撲面飛揚的塵埃不見了……低矮的門店不見了,雜亂無章露天的商戶不見了,高大敞亮的商品樓裡,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道路上,閃著耀眼光芒的私家車比比皆是……
小城正以一種新的面貌展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