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貞觀二年,初十(第2/2 頁)
自己才出現的,李世民認為太子這是為自己承受了老天的懲罰,所以允許太子坐著轎子參加早朝。
後來李承乾的腳好了,李世民一高興才沒了這個念頭。
現在長安城的流言蜚語又出現了,還說什麼半仙啊,說什麼這是因為太子無德啊。
李世民前幾天才沒了的念頭這才又出現了,李世民一直覺得自己殺了親兄弟的事情很不仁義,逼迫父皇的行為很不孝。
李世民一直都覺得自己來位不正,雖然自己心裡也知道當時是不得已。
但是李世民每次回想的時候,都覺得當時應該還有迴轉的餘地。
人就是這樣,遇到大事的時候,都只能憑藉著自己的本能做事,等事情過去了,自己也冷靜下來了。
再回想當初做的決定,就會覺得自己當時不夠冷靜,還有更好的辦法。
大多數人往往在這種回想和懊悔中不斷內耗,消磨自己的精神。
內心脆弱的人可能就會一蹶不振,大多數人都是會意志消沉。
因為大多數人無法向別人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也沒人能真正理解這個狀態的自己。
往往那些勇敢說出想法的人,反而會得到“早知現在,何必當初”這種打壓的話。
又或者會有人說“一切都會過去的。”“時間會抹平一切”之類和稀泥的話。
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狀態下的人最需要的就是鼓勵。
就和現在的李世民一樣,不斷的否定自己,自我打壓。
只有少數心理強大, 經歷過大是大非,閱歷廣泛的人才能正視自己,不會自我否定。
正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說的就是老人遠超常人的閱歷。
人的一輩子好事也願意做,壞人也偷偷當過。
傷害過別人,也被別人傷害。
一輩子在好人壞人之間來回撥換,還不不清楚自己算好人壞人。
大徹大悟後發現自己已經老了,想彌補別人卻無能為力,想勇敢一回找不到當初的人,想報仇又不知道到底恨誰,最後能做的也只剩下感慨一句“老了。”,並且教育後輩不要跟自己一樣。
如果李世民不是生在皇家,也許他此時還能去跟自己的父皇說說自己的心裡想法。
他的父皇李淵生在武將家,長大當官被打壓排擠,又從地方做到位極文官巔峰,又打天下開創不世功業,最終站在了天下權利的頂端。
李淵的太穆皇后竇氏不僅在李淵做官時提供幫助,李淵打天下還給予支援和謀劃,連李淵自己好幾次大事拿不定主意都要和太穆皇后竇氏商量,還為李淵拉攏自己家人。
太穆皇后竇氏死後,李淵也不再立皇后。
李淵這一輩子可謂“賢妻扶我凌雲志,披肝瀝膽至山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