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本大王就是有錢(第2/2 頁)
多的稅種,一半都被他們拿去了,剩下的又是養工人,又是運費,能賺多少都得看時機。
加上唐朝有規定,官員和其直系親屬不準經商,官員的減免稅也到不了這些人身上。
所以元重對李恪說:
“蜀王殿下,你五十萬不得賠啊?”
周圍人也不想讓李恪,用這麼高的價格買,第一個礦場就這麼高,後面的豈不是更高?那他們還怎麼買?
他們是有錢,但不能這麼花啊。
“是啊蜀王殿下,你買貴了。”
“這不算啊,蜀王殿下喊錯了。”
趙君德看出這些人小心思,趕緊出言,免得蜀王殿下被說動了。
“瞧你說的,蜀王殿下如今才九歲,五十年後也才五十九歲,活到一百歲也還有四十多年能賺。”
李恪想的就不同了,那是你們,我跟你們能一樣?
“就是五十萬,你們少在那裡擾亂我的想法。”
周圍人還有點惋惜和不甘:
“別啊,您再好好想想,這是賠本的買賣啊。”
但其實,這是他們在忽悠李恪,這鐵礦就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鐵礦一旦被拿到,幾乎不會再變動,除非是重新改朝換代。
因為這些鐵礦都是每個縣的賦稅大頭之一,每次變動都會減少每個縣的賦稅。
賦稅就是政績,賦稅多了還會被誇獎治理有方。
漢末為什麼會那麼亂,曹操他爹不僅能買一品大官,還能賣家產給曹操招兵。
就是因為漢朝幾百年間,那些地方大族,都靠著這些積累起來家產。
袁術靠著一州之地,能養幾十萬大軍,可不是隻靠那麼點賦稅,全是家產。
有錢不在花錢的多少,是看你能怎麼花最少得錢,得到更多的收益。
傻子才會傻呵呵的張口就是幾百萬貫,那不等於告訴別人,你是待宰的肥羊嘛。
就在眾人還在為李恪喊出的五十萬價格爭論不休時,張路的額頭已佈滿細密汗珠。
五十萬貫,別說見了,聽都沒聽過,開門第一個鐵礦就這麼賺,後面只會更賺。
元重見李恪不為所動,心急如焚,再次勸道:
“蜀王殿下,做生意講究的是權衡利弊,這五十萬實在是遠超鐵礦價值,您三思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