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別急,我在讀劇本(第2/2 頁)
策應下,向醴陵反撲。
第2團當即轉兵向北,於15日襲佔瀏陽縣城,但因疏於戒備,17日遭到醴陵追來之國民黨軍的突然襲擊,損失大部。
在上述各路起義武裝進攻受挫的情況下,毛澤東於17日命令各團向瀏陽城東南之文家市集中。
在工農革命軍分路進攻期間,平江、瀏陽、醴陵、株洲、安源等地的工農群眾,在各地共產黨組織的領導下,都舉行了不同規模的武裝起義。
起義的農民和工人,手持梭鏢、大刀和為數很少的長短槍,英勇地襲擊挨戶團,攻打團防局,打擊土豪劣紳。
醴陵縣和瀏陽縣的起義群眾,還配合工農革命軍攻佔縣城,進行建立革命政權,重新恢復工會、農會等活動。
株洲的起義群眾曾一度佔領株洲火車站。
平江縣的起義農民,在準備配合工農革命軍和單獨攻打平江城未成後,組成3支游擊隊,出沒無常地繼續打擊土豪劣紳。
但是,由於當時全國政治形勢處於革命低潮,在光頭黨反動派殘酷鎮壓下,許多農民運動骨幹或被逮捕鎮壓,或被迫外逃,農民群眾存在著害怕起義失敗後又遭殘殺的顧慮,因而,就整體說來,這次起義,未能形成有更多農民參加的群眾性暴動。
原定舉行的長沙城的工人起義,因光頭黨戒備森嚴和工農革命軍進攻行動中途受挫,龍兔湖南省委於9月15日決定停止舉行。
19日,工農革命軍第1師第3團全部、第1團餘部和第2團的零散人員陸續到達文家市。
當晚,毛澤東主持召開前委會議,分析形勢,討論部隊的行動方針。
決定放棄原定的進攻長沙的計劃,部隊迅速脫離容易遭受國民黨軍圍攻的平江、瀏陽地區,沿羅霄山脈南移,尋求立足點。
20日,工農革命軍從文家市出發,22日,到達江西省萍鄉縣的上慄市,得知萍鄉駐有光頭黨軍,遂決定繞道經萍鄉縣城以東的蘆溪南下。
24日抵蘆溪。
25日晨,部隊繼續南下,在行進中遭到光頭黨軍的突然襲擊,倉促應戰,總指揮盧德銘為指揮部隊掩護主力安全轉移而犧牲,部隊受到重大損失。
26日,工農革命軍襲佔蓮花縣城,29日進到永新縣的三灣村。
此時,部隊人數不足1000,思想相當混亂,組織很不健全。
為了適應革命鬥爭的需要,部隊在這裡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將1個師縮編為1個團,稱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1團,下轄2個營,並建立和健全了各級黨組織,把黨的支部建立在連上,開始實行民主制度。
此後,工農革命軍繼續南下,10月3日抵達寧岡縣的古城。
毛澤東主持召開了前委擴大會議,初步總結了秋收起義的經驗教訓,研究了建立根據地和對井岡山地區的農民武裝部隊袁文才、王佐部隊採取團結改造方針等問題。
會後,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於10月7日到達寧岡縣茅坪。
接著,部隊經湖南酃縣水口鎮轉至江西省遂川縣境,27日進至羅霄山脈中段井岡山的茨萍。
從此,這支起義武裝在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的領導下,展開了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偉大斗爭。
……
“怎麼辦?
怎麼辦?
怎麼辦?
……”
趙燒抓耳撓腮,思考這次行動路徑,到底有何破局之法。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