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商人與商稅(第1/2 頁)
張安世所說的這些,給了朱元璋很大的啟發。
他沒有想到過,原來還是這樣。
以前,那些文官們提起這個詞,朱元璋就得諱莫如深。
與民爭利是什麼?
就是在害老百姓啊!
他朱元璋就是農民出身,怎麼能害老百姓呢?
所以,當那些文官提出來這個詞之後,朱元璋基本上都會有所退讓。
這次的工坊事件也是如此。
誠然,就像是張安世所說的那樣,其實工坊由皇家來管理是最適合不過的。
這種施恩於民的事情,難道還能讓某個官員去做嗎?
那幾個爭搶的大臣們也是明白這一點的。
但是名義歸名義,這個工坊,可是有實實在在的利益在裡面的。
這才是戶部、工部、內閣三方爭搶的根本原因。
拿到手之後打著皇帝的名義去做就行了。
奉公行商。
三方已經是鬧得不可開交。
這種時候,朱元璋自然是不可能站隊任何一方。
所以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他直接接手。
這樣一來,不止名義上是皇帝,實際經營權和收益也都是在皇帝手中。
這個工坊可以說就是皇家工坊了。
但是這就會牽扯到與民爭利的問題。
所以,朱元璋才沒有開這個口。
因為只要他開口。
那麼此時打的腦漿都出來的三個部門,肯定會同時開口反駁,用“與民爭利”來堵住朱元璋的嘴。
這也是朱元璋頭疼的一點。
但是,經過張安世這麼一說之後,原來,竟然是因為這樣!
只要他的出發點是為了百姓,並且,在工坊建成開工之後,百姓們的實際收益並沒有多少的損失,而且還能夠從中得到收益。
這怎麼能夠說是與民爭利呢?
到時候受到損傷的,也就只有那些商人罷了。
至於商人…
朱元璋皺了皺眉。
他是真的看不上這些人。
這些商人!
士農工商,他是將商人列在了最後。
就是因為他自始至終覺得,商人是賤業。
除開這一點之外,張安世所說的別的方面,朱元璋倒是挺滿意的。
讓政策公開透明,反腐和檢查機制。
這些都是十分有效的東西。
能夠在明面上減少類似與民爭利這樣的事情發生。
唯獨…
商人!
這是朱元璋沒有辦法去同意的點。
在他看來,這些商人,他們從來都沒有種過地,沒有為國家做出任何貢獻。
卻能夠擁有這麼多的財產,一部分還是從那些農民的手中得到的。
這些商人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所以在最初劃定戶籍的時候,他就已經有了這方面的傾向。
士農工商,商就在最末尾。
這也是他有意為之。
“那些商戶…”
朱元璋沉思了一會兒,繼續說道:
“有必要去補償他們嗎?”
張安世詫異地看向了朱元璋。
這伯父,怎麼跟老朱一個想法?
難不成當官久了,思想上也變成了老朱的形狀?
還好在老朱結束之前,他不打算入朝。
“伯父,這你怎麼就搞不明白了?農民是民,商人難道就不是民了嗎?”
民之間,也亦有差距?
說到這裡,朱元璋冷哼了一聲:
“賢侄,這就是你的不懂了,那些商人,跟農民怎麼比?他們根本不配!”
“這些商人,只知道從農戶的手中低價收購他們的糧食,再高價出售從其他地方低價買來的貨物。”
“在災荒時期,又會將糧食抬高到一個根本讓人無法接受的價格。”
“這些商人們,如果不能去限制他們,他們只會想盡辦法去圈地,成為別人的老爺,久而久之,就成了你所說的土地兼併!”
“農民們更加活不下去!”
在朱元璋看來,商人要比地主更加可惡。
地主只是在一處,那些大商人,甚至可以害兩個地方,甚至更多。
商人的錢財,取之於民,但卻又在使用這些錢財,在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