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太完美了(第1/2 頁)
張安世沒有馬上回答,而是用筷子夾起一片薄薄的肉片,放入了滾燙的銅鍋之中。
沒過一會兒,肉片已然變色,散發出濃濃的香氣。
張安世將肉片夾起,輕微晃動,讓多餘的湯汁瀝盡,再放入早已經調製好醬料的碗裡,讓肉片完美裹上一層醬料之後,再送入口中。
朱元璋坐在另一個房間,此時恨不得將耳朵貼上去。
不知道張安世這小子到底是怎麼回事。
剛說完改革兩個字之後,就直接沒聲了。
標兒不是問你怎麼改革呢嗎?
你倒是給咱一次性說完了啊!
此時朱元璋的心裡就像是貓抓一樣。
“二哥,你快別吃了,倒是說啊!”
朱棣看著張安世還是一副賣關子的樣子,也是急了,直接催促著說道。
張安世放下了筷子,開口說道:
“首先,那就從當今陛下頭疼的這個相權說起吧。”
“說到皇權與相權,事實上,在以往的情況下,丞相在處理國家事務,很大程度上都是自己一人獨斷。甚至不怎麼與皇帝商議,這也就是為什麼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蒙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或許這也就是當今陛下執意要收回相權的原因。”
“蒙元的皇帝智慧和膽識都不足,皇權孱弱從而導致丞相一人獨大,當今陛下或許也有一種觀點:‘委政權臣,上下矇蔽’,此為元朝滅亡的原因。”
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朱元璋覺得,元朝為什麼會滅亡?
就是因為丞相!
這個當朝的權臣,矇蔽皇帝又矇蔽臣子,一人大權獨攬,所以才導致國將不國。
有了元朝這樣的例子在,而朱元璋又是一個十分關心國家大事的皇帝,所以在大明朝,皇權與相權就處於天然的對立。
朱元璋不太相信丞相,而丞相又覺得你這個皇帝管的太寬…
老朱:你已有取死之道!
朱元璋的內心無比震驚!
怎麼…張安世這小子連這個都能猜到?
難道他真的有這般看透人心的能力?
廢除丞相這件事情,在朱元璋的心裡的確存在了許久,而且也正如張安世所說的這樣,元朝的那些皇帝和丞相之間的事情,他看的不少。
所以才決定要廢除丞相,獨掌大權。
“設立內閣,這是重中之重!將相權分割開來,這樣一來,就不會有皇權與相權之爭,並且內閣的權力是完全來自於皇權,自然也會依附於皇權。”
“內閣之中,分為首輔,次輔等,共六人!”
“內閣大臣,可有票擬權,凡朝廷重要文書,由內閣擬定批答文字,以墨筆寫於票簽上,送請皇帝批准。”
票擬,也被叫做票旨、條旨,對於來自全國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內閣學士把批閱建議寫在紙上並貼在各奏疏的對面上以進呈。
能夠幫助皇帝分擔處理政務的壓力,皇帝本人需要做的就只是看閣臣的批註來決定是或者否,如果有疑問,甚至可以當面問作出批註的閣臣。
“不過,要注意一點,批註權必須由皇帝本人來掌控,而不能夠被宦官所代替。”
明朝的內閣在建立之後,一直繞不開的一環就是宦官。
雖然內閣能夠處理國家政務,在一定程度上哪怕皇帝平庸一點,也能夠保證國家的正常運轉,宦官的出現,則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皇帝的決策權。
他們甚至能夠替皇帝對政務進行批註!
“可是這樣一來,首輔如果聯合其他的次輔,那豈不是和丞相一樣了?”
朱標迅速想到了這一點。
首輔,意味著是內閣之中權力最大的一個人,這和之前的丞相,豈不是一樣了嗎?
聽到朱標的疑惑,張安世笑了笑,然後才解釋道:
“還記得我之前說過的嗎?內閣的閣臣,所選取的標準。”
朱標回憶了一下,然後說道:
“閣臣所選取的六部官員,並不需要官職很高?”
“沒錯,他們只有名,沒有實權!就算給一個首輔的名頭,又能如何?其他的閣臣,會服氣嗎?”
“更何況,在選人的時候,需要注意這些官員們的戶籍地點,科舉的年份,以及他們授業恩師。”
“做到內閣的閣臣,全部來自於不同的地方由不同的老師教導不同年的科舉,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