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國家的明天更比今天好! > 第151章 康有為

第151章 康有為(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穿成獵戶後我養了未來首輔戲說嬴政天子寧有種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鐵道:此生只為知更鳥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情牽盛世戀歌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祖龍修仙我監國?上朝簽到人物卡人在錦衣衛,開局領悟洗髓經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皇帝年少,我從安南開始挽天傾趣翻三國之軍師有奇謀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我拔刀造反,你說我是當朝太子?

這些人便是戊戌變法的促成者……

從多方面的角度來講的話,馬關條約的簽訂一方面是開啟了列強的貪慾,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它也讓清政府被動的改變和進步了……

因為馬關條約的簽訂,才能讓光緒皇帝等人想到變法圖存,從而挽救自己的統治。

那我們接下來就來講講當時的資產階級,也就是維新派。

當時的清政府已經是大廈將傾了,所以說這個時候必然是會有人挺身而出的,資產階級維新派領袖康有為便是其中的一人。

當《馬關條約》簽訂之後,康有為便坐不住了,他當即從南方返回北京鼓動維新。

康有為先是寫了一萬八千字的“上京上皇帝書”的建議,訊息傳開之後。

十八個省份的舉人紛紛響應,一千二百多人在上面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最後這份“建議”由十八省舉人與數千市民集“都察院”門前請代奏。

不過這份“建議”並沒有到光緒皇帝的手中,因為這次上書遭到主張簽約的軍機大臣、兵部尚書孫毓汶的反對。

孫毓汶覺得寫的並沒有什麼用,反而會激發矛盾,於是便沒有將其上奏,就這樣第一次上書就這樣結束了,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舉動在當時的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影響。

自此之後康有為等人以“變法圖強”為號召,在北京、上海等地發行報紙,宣傳維新思想。

嚴復、譚嗣同亦在其他地方,宣傳維新思想。

也就是在此之後,一個和康有為聯絡了起來,這個人就是光緒皇帝的師傅,也就是翁同龢。

可以說正是有了翁同酥這層關係,才能讓光緒皇帝重用起來康有為,從而掀起後面的維新運動。

當然這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還是光緒皇帝心中還是有少年志氣的,他是主張抵抗的,之所以現在屈服同意議和,那是形勢所逼。

但是當國家和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特別是《馬關條約》簽訂之後,光緒皇帝坐不住了。

他意識到自己的國家已經是危在旦夕了,他想要改變這一切,可當真正改變起來的會必然是動慈禧太后和李鴻章等人的蛋糕的。

現在的這種情況是國家的生死存亡的時刻,但是清王朝的“當家”者也就是慈禧太后等人卻越發昏庸。

最重要的這些光緒皇帝還都看在眼裡,所以說這些觸目驚心的情景,彷彿如同一把鋼刀一樣插進光緒皇帝的心中。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斃了,若是在這樣下去的話,那大清算是完蛋了。

時至今日,光緒皇帝的心境再一次昇華了,因為在甲午戰爭剛剛結束後時,光緒帝對於變強的定義還是停留在裝備強,火炮強的表面水平上。

可是經歷了這麼長時間之後,特別是簽訂了條約之後,這位皇帝便意識到僅僅是武力強,火炮強是不能夠改變大清危在旦夕的情況了。

要是想要大清的情況好起來的話,就必須多方面下手,從根本上對大清進行改革……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在這個光緒皇帝剛剛摸到一些門道的時候,他的師傅翁同龢前來助他一臂之力。

隨著翁同龢和康有為的深入瞭解,他知道康有為是一個能用的人,特別是康有為主張的那些改革辦法,現在就是光緒皇帝所需要的啊。

於是翁同龢便將康有為那些主張轉告光緒皇帝。

與此同時任兵部掌印給事中的高燮曾,也不斷把康有為先前上書的一些內容疏薦拿給光緒帝。

光緒皇帝從這兩個人這裡對康有為掛上了鉤,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光緒皇帝開始對康有為愈加好奇了。

光緒二十四年正月初三日 (1898年1月24日)。

這一天光緒皇帝接見康有為,詢問天下大計,變法之宜。

這次見面康有為指出大清必須維新,只有改變才能強盛和生存。

他還拿出來日本“效仿西法”的變法為例子,指出來大清只要效仿日本變法那一樣能夠強盛。

這一次的談話,讓光緒皇帝的思想有了十分大的提升。

他也逐漸睜開眼睛看世界,也知道了要以新的尺度來衡量大清改革的情況。

特別是康有為提出來了效仿日本的變法就能強盛,這句話在光緒皇帝心中一直揮散不去。

於是他開始主動去了解日本日本這個國家,光緒皇帝為了更好的瞭解日本,主動向翁同龢要了一本《日本國誌》開始閱讀。

目錄
什麼?女帝也是穿越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