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江山永固(第1/2 頁)
春日的晨光灑在太極殿的琉璃瓦上,映出一片金色。葉知秋立在殿中,面前擺放著各地呈送的治理報告。這些年來,她推行的新政已經顯現成效,但如何確保這些改革能夠長久延續,成了她最後的心願。
\"陛下,監察院的籌建方案已經擬定好了。\"蕭遠珩遞上一份詳細的章程。這是葉知秋構想已久的新機構,專門負責監督朝政,防止權力濫用。
翻開方案,每一條都經過深思熟慮:監察官由各地推舉,不受皇權直接任命;設立獨立的調查權和彈劾權;建立完整的舉報保護制度。這些都是為了確保權力不被濫用。
\"你還記得當年在邊關看到的民間疾苦嗎?\"葉知秋撫摸著竹簡,\"那時我就在想,如何才能讓官員真正為民做事。\"
蕭遠珩點頭:\"所以你創立了這個制度,讓百姓有了監督官員的途徑。\"
正說著,大理寺卿帶來一份特別的奏報:江南一位知府因貪汙被百姓舉報,經過監察使調查,證據確鑿。這正是新制度發揮作用的例證。
\"傳他們上來。\"葉知秋吩咐道。不久,舉報的百姓和監察使一同覲見。令人意外的是,這位百姓竟是個普通的農婦。
\"民婦本不敢告官,\"農婦戰戰兢兢地說,\"但聽說陛下立了新制度,老百姓也能為國家做事,這才鼓起勇氣。\"
葉知秋欣慰地點頭:\"你做得對。治理天下,就需要千千萬萬個像你這樣的百姓都能站出來說話。\"
午後,她主持了一場特別的朝會,專門討論如何完善監察制度。有大臣擔心這會削弱行政效率,但更多的人認識到這是確保長治久安的關鍵。
\"諸位,\"葉知秋正色道,\"我們推行新政這些年,最大的敵人不是外族入侵,而是制度的腐朽。要讓改革的成果永續,就必須建立一個能自我糾錯、自我完善的機制。\"
她展開一幅全新的制度圖,詳細解釋了三權分立的構想:行政權歸於朝廷,監察權歸於監察院,司法權歸於大理寺。這種制衡機制,正是為了防止權力過度集中。
\"這讓我想起醫術,\"葉知暖突然開口,\"一副好藥方,需要各味藥材相互制約,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葉知秋眼前一亮:\"正是這個道理。治國如醫病,需要平衡和制約。\"
傍晚,她在文華館召見了新任命的監察使們。這些人都是從基層選拔上來的,有的是老師,有的是醫者,還有的是商人,各行各業都有代表。
\"你們的責任,\"她語重心長地說,\"不僅是監督官員,更是為江山永固盡一份力。要記住,你們代表的是天下百姓的眼睛。\"
夜幕降臨,葉知秋在御書房審閱新修訂的律法。這部法典不僅繼承了傳統,更加入了許多創新: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詳細規定了官員的權力邊界,甚至把百姓的基本權利都寫了進去。
\"這是給後世立的規矩。\"她對蕭遠珩說,\"讓任何人都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
次日清晨,她親自視察新建的監察署。這座建築的設計別具匠心:大門正對皇宮,象徵著對權力的監督;院中種滿梅花,寓意清正廉潔。
\"看,\"她指著門楣上的匾額,\"'天下公器'四個字,就是要提醒每一個為官者,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必須用之於民。\"
正午時分,幾位老臣前來覲見,都是當年支援她改革的功臣。他們親眼見證了新政的成效,如今最關心的就是這些制度能否延續下去。
\"老臣明白陛下的用意了,\"一位白髮蒼蒼的大臣說,\"建立這些制度,就是要讓改革不依賴於個人,而是形成一個自我運轉的機制。\"
葉知秋欣慰地點頭:\"正是如此。一個好的制度,應該能超越個人的生命,造福萬世。\"
下午,她來到太學院,這裡正在培養未來的監察官。課程設定也是別具一格:除了傳統的經史,還要學習醫術、算學、工藝等實用知識。
\"為什麼要學這些?\"一位年輕學子不解地問。
\"因為監察官要了解民間百態,\"葉知秋解釋道,\"只有懂得百姓的生活,才能真正為民說話。\"
黃昏時分,她召集眾位大臣,宣佈了最後一項制度改革:設立\"萬民書院\",專門收集民間建議,讓百姓的聲音能直達朝廷。
\"這是最根本的制度,\"她說,\"讓百姓都能參與國家治理,這才是真正的長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