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離經叛道(第1/2 頁)
冬雨淅瀝,明德堂內卻是一片忙碌。各地分堂送來的季報堆滿了書房,王子明正在逐一整理。忽然,他的表情凝重起來。
\"先生,您看這個。\"他從檔案堆中抽出一份奏摺,\"禮部張侍郎上書,說我們的教育改革'離經叛道',建議立即叫停。\"
葉知秧接過奏摺,仔細閱讀。這份措辭激烈的奏章,把新式教育說得一無是處:\"輕經術、重技藝,使學子沾染市井之氣;男女同校,有違禮制;遊牧民族入學,恐生禍患......\"
\"這張侍郎,\"王子明憤憤道,\"分明是為保守勢力代言。\"
\"不,\"葉知秧放下奏摺,\"他背後另有其人。你看這些論點,與上個月各地突然出現的流言如出一轍,顯然是有人在背後操縱。\"
她翻開地圖,指著幾個標記:\"這幾個月,類似的言論集中出現在這些地方。把這些地點連起來,你發現什麼了?\"
王子明仔細觀察,suddenly恍然大悟:\"這些地方都是周家的勢力範圍!\"
\"不錯。\"葉知秧說,\"周家世代把持科舉,壟斷教育。如今我們的改革動搖了他們的根基,他們自然要反撲。\"
正說著,蕭遠珩快步走來:\"夫人,又有訊息了。江南幾個書院突然宣佈,不再採用明德堂的教材。\"
\"來得好快。\"葉知秧並不意外,\"看來周家是要放大招了。\"
果然,第二天早朝,以周學政為首的一群官員聯名上奏,聲稱新式教育有六大罪狀:
\"其一,輕經典,習雜藝,有違聖人之道;
其二,男女同校,有傷風化;
其三,收容異族,恐生禍患;
其四,教授技藝,使學子沾染市井習氣;
其五,改革科舉,動搖選官根本;
其六,移風易俗,恐生民變......\"
朝堂譁然。雖然這些指控荒謬,但周家勢大,一時間竟無人敢站出來反駁。
\"葉愛卿,你怎麼說?\"皇帝問道。
葉知秧從容出列:\"這六大罪狀,微臣願一一答覆。\"
她先取出一摞資料:\"說我們輕經典,請看這份統計。明德堂的經典課時不但沒減少,反而因為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理解得更深入。這是各地考核的成績,諸位大人可以過目。\"
眾人傳看,不得不承認,明德堂學生的經義文章確實寫得不錯。
\"至於說習雜藝,\"葉知秧繼續道,\"孔子言'六藝',其中不就包含射御書數嗎?這些本就是聖人之教。而今我們教授農技醫術,不過是把古人的智慧用於當今之需。\"
她轉向周學政:\"周大人,您說我們'市井習氣'。那請問,當年子貢經商,孔子可曾阻止?這說明聖人從不歧視任何正當職業。況且,如今天下,哪一行不需要識字明理之人?\"
周學政語塞。葉知秧乘勝追擊:\"再說男女同校。古有'禮無內外'之說,女子本就該受教育。況且我們早有嚴格規範,從未發生任何不妥。相反,許多女學生在醫術、教化等方面都有特殊貢獻。\"
她取出另一份檔案:\"這是女學生主持的鄉村醫館報告。去年一年,她們救治病患數千,還教授婦女基本衛生知識,大大改善了民生。周大人以為,這也是'傷風化'嗎?\"
朝臣中發出低聲議論,顯然對這個成果印象深刻。
\"至於收容異族,\"葉知秧語氣轉嚴厲,\"這正是國策所需。邊疆各族接受教化,學習禮儀,與中原交流,這不正是歷代聖君明主的期望嗎?\"
她環視群臣:\"諸位可知道,就在上個月,北疆三大部落主動請纓,要派子弟來明德堂學習。這說明教育的感化力量,遠勝於刀兵。\"
周學政見狀不妙,急忙搬出最後一張牌:\"可是科舉改革,關係重大......\"
\"正因為關係重大,才更要改革。\"葉知秧說,\"諸位想必都收到了地方官員的報告。現在的科舉文章,八股格式,千篇一律,如何選得出真才實學?而明德堂的新方案,既考察經義,又重實務,正是為了選拔真正有用之才。\"
她話鋒一轉:\"周大人,您在奏摺中說'新法太難,寒門子弟難以適應'。但事實卻是,新科的考生中,有三成來自寒門。他們雖然家貧,但因為精通實務,反而在考試中佔了優勢。這些,都有明確記錄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