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變革序曲(第1/2 頁)
春日的明德堂內,人聲鼎沸。這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教育大會,不僅有各地學堂的代表,還有工商界翹楚、地方官員、邊疆部族首領,甚至有遠道而來的域外商人。
葉知秧站在講臺前,看著臺下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五年前那場危機,不但沒有阻止教育改革的步伐,反而讓更多人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諸位,\"她開門見山,\"這次召集大家來,是要商議教育改革的下一步。渡過危機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林月笙接過話題:\"這些年,教育改革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我們也發現了新的問題和挑戰。\"
他示意王子明展示調查報告。過去五年,各地送來無數反饋:有的地方缺乏專業教師,有的學堂經費緊張,有的課程設定不夠合理,還有一些新的教育需求亟待滿足。
\"最緊迫的,\"一位來自江南的教習說,\"是實用人才的培養。現在各行各業都在發展,都需要懂專業知識的人才。\"
\"沒錯。\"一個商人代表站起來,\"就拿我們商界來說,現在不只需要會算賬的掌櫃,更需要懂經營之道的人才。\"
討論很快熱烈起來。各地代表紛紛發言,提出自己的需求和建議:
工匠代表希望設立專門的工藝學堂,系統傳授技術;
醫者建議擴大醫學教育規模,增加實踐課程;
邊疆部族要求增設多語種課程,促進文化交流;
商家期望開設商業專科,培養經營人才。
\"這些建議都很好。\"葉知秧說,\"但我們不能忘了教育的根本。\"
她提出了\"三本\"理念:
\"以德為本,培養品格;
以學為本,注重實踐;
以用為本,服務社會。\"
\"具體來說,\"林月笙展開一份詳細方案,\"我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深化改革:
第一,擴大分科教育。除了現有的醫學、農學、工藝等科目,增設商業、外語、法律等專業;
第二,完善師資培養。在各地設立師範學堂,培養專業教師;
第三,建立考核制度。不同科目有不同的評價標準,注重實踐能力;
第四,推廣全民教育。除了正規學堂,還要辦夜校、啟蒙班,讓更多人有機會學習。\"
這個方案引發了熱烈討論。有人贊同,也有人擔憂。
\"分科太細,會不會失去通識教育的根基?\"一位老教習問。
\"這正是我們要注意的。\"葉知秧解釋,\"所以每個專業都要保留基礎課程,培養完整的人格。\"
\"經費從何而來?\"有人擔心。
這時,一位商人站起來:\"我們願意捐資助學。這些年,就是教育改革培養的人才幫我們做大了生意。現在是回報的時候了。\"
更多商人響應,紛紛表示願意資助教育。一位西域商人甚至提出要在絲路上建立商業學堂。
但最大的爭議來自科舉改革。有人擔心分科考試會影響選官的公平性。
\"恰恰相反。\"林月笙說,\"不同崗位需要不同專長。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才是真正的任人唯賢。\"
葉知秧補充:\"而且,我們會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不只考察專業知識,更要看實際能力和道德品行。\"
討論持續了整整三天。最後,一個更加完善的改革方案出爐了:
在教育體系上,形成\"一體多翼\"的格局:
\"一體\"是基礎教育,培養共同的文化素養和價值觀;
\"多翼\"是專業教育,發展不同的技能特長。
在教學方式上,推行\"知行合一\":
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
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傳統智慧與現代知識相結合。
在評價標準上,建立多元化體系:
不同專業有不同的考核重點;
理論與實踐同等重要;
品德與能力並重考察。
在資源配置上,提出\"四位一體\":
官辦學堂奠定基礎;
民辦學堂補充發展;
企業學堂服務專業;
社會辦學廣泛普及。
方案公佈後,立即得到廣泛響應。各地紛紛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