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亦師亦友(第2/3 頁)
“小人武藝偏於道家一脈,只是道家功法深奧玄妙,頗有晦澀難懂之處。因此便想自學一番,以為解惑。”
蘇轍點點頭,也不知信沒信他的話。但是說起道家理論,這位卻是個中高手。
“易經、伏羲六十四卦都是頂尖的學問,即便是飽學鴻儒也難以窺破真諦。你若要涉獵道家學問,當從老子伊始。”
《老子》就是《道德經》,這個全冠清還是知道的。
可蘇轍的說法卻讓他更加撓頭。
“小人才疏學淺,就怕學的多了,反而生亂。”
他又不是真的要做學問,而且時間有限。光是啃下易經和伏羲六十四卦都力有未逮,哪敢貪多嚼不爛。
蘇轍想了想,竟然道:“你既有心向學,老夫可以稍助綿薄之力。只是老夫不日就要啟程返回眉山老家,你能學多少,全看你的資質了。”
可是聽他這麼一說,全冠清差點高興的跳起來。
“小人等正是接受幫中派遣,欲往大理而行。不知可否隨行學士左右,日日請益?”
一聽說居然順路,蘇轍也頗為高興。
“正愁旅途煩悶,有小友相隨,倒是一大快事。”
全冠清也不知道蘇轍的道家學問究竟如何,但作為名傳千古的大文豪,無論怎麼說肯定比自己強。
既然蘇轍主動開口,願意教學,這個機會不抓住,全冠清可就是天字第一號大傻子了。
他趕忙讓張全祥返回到書店,再去買一本《老子》回來。又讓胡萬生三人草草收拾行裝,第二天便跟隨蘇轍一起踏上了前往蜀地的客船。
帆船悠悠,蕩波而行,橫穿洞庭而過,又似暢遊銀河之中。
蘇轍一邊欣賞風景,一邊滿懷感慨。
“昔年范文正公於此作書言志,名傳天下。他之憂慮,人人皆知。只可惜前人之事,後人知之而不鑑之,如之奈何!”
全冠清聽了個滿頭霧水,不知道蘇轍意指何處?
蘇轍沒有得到回應,頗有些遺憾,乾脆挑明瞭一些。
“你等久在江湖,更加親民,對於變法一事做何想法?”
全冠清這才明白,蘇轍說的人原來是宋神宗和王安石。
可這個問題,讓他怎麼回答?
他哪裡敢亂說,萬一惹禍可就麻煩了。
他又不是真正的江湖浪子,真的惹了禍,大不了隱跡山林。
身為丐幫高層,很容易被人按圖索驥找上門來。
但是蘇轍開口詢問,不回答又是不行的。
全冠清想了想,意有所指的道:“變與不變,全看於國於民如何。利則變,不利則緩”
看似避而不答,其實又回答了。
“哼,滑頭。”
蘇轍的憂慮更甚。
“王介甫的心意是好的,只可惜用人不淑,方成今日之亂。官家急功近利,推波助瀾,卻不知何日方休?”
現如今王安石已經罷相,離開中樞。但是宋神宗親自主政,一力推行變法。
面對他這位皇帝,群臣雖然反對之聲四起,卻又哪裡阻擋得住。
蘇轍就是其中一員,因言獲罪,這才被罷了官。
王安石變法這件事,全冠清還是知道的,畢竟在歷史課本中也是重要章節。
聽到蘇轍反對變法的原因,他不禁有些奇怪。
“既然變法是好的,只是所用之人不行,那為何不換人行之?”
只一問,當場令蘇轍瞠目結舌,完全回答不上來。
是啊。
你說王安石變法是好事,就是他選用的人都是奸臣,那就換人來執行變法呀。
三條腿的蛤蟆難找,兩條腿的官員還不遍地都是?
既然朝中那麼多君子能臣,為何不將奸逆盡數驅逐,然後接過變法一事。
反而連變法和姦逆一同反對?
那麼究竟反對的是變法呢,還是奸逆呢?
亦或者是其他的?
蘇轍翻來覆去的思量,竟然被難住了。
他想了想,反問全冠清。
“以你之見,是變法好,還是不變法好?”
這個問題看似高階,反而對全冠青來說卻要容易得多。
“變法,國之將亡;不變法,國亦亡。”
蘇轍再次被打擊了。
這是什麼說法?
變法,國家完蛋。不變法,國家還是完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