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三、再葬石虎 又現聖僧(第3/3 頁)
行了試探。他自我介紹說:“四海習鑿齒。”
沒想到道安張口就對答,也自我介紹說:“彌天釋道安。”
二人機鋒相對,禪意盎然,時人稱許,成為天下聞名的對子。
兩人自我介紹完畢,哈哈大笑起來。
當時荊州刺史桓豁、兗州刺史朱序、宣威將軍郗超等人與道安均有往來,或請道安講法,或者供養寺廟各種用度,多方給予支援。習鑿齒後來向東晉的朝廷君臣介紹道安,力讚道安知識淵博、道風嚴謹,不以神通惑眾,全憑高超的智慧遠見與道德學問律己教人,表現出與眾不同的風格。
道安南下襄陽時期,東晉玄風鼎盛,大批清談名士熱烈討論本末、有無、體用等玄學主題,深深影響著當時上層社會。為了適應朝野崇尚玄學的風氣,道安在弘法活動中,往往刻意宣講思想上能與玄學相互融通的大乘般若學,將當時玄學界的一些爭論引入般若學加以研討,創立了影響深遠的“本無宗”學派,成為般若學中創立最早、卓然有成的宗派,這是道安對早期佛教傳播發展的重大貢獻。遂導致東晉上層社會玄學士大夫們對佛教的尊崇有加。
此外,道安思及佛教傳入中國後,雖有大量佛典譯出,但由於佛經文體艱深,語言難度高,加上時代條件各異,翻譯者程度不一,甚至以訛傳訛。道安廣泛搜求各種譯本,加以篩選整理後,編纂出《綜理眾經目錄》,又稱《道安錄》。該書校閱群經,辨別真偽,評定新舊,收錄後漢至東晉孝武帝寧康二年,歷時約兩百年間的漢譯佛典與注經作品,系我國第一本佛典目錄。
道安建立中國佛教史上佛經目錄學的先河,為儲存佛教文化,作出開拓性的重大貢獻。在註釋經典方面,由於舊譯經典時有錯誤,導致文理欠通。為此,道安遍覽諸經,先後為《般若》、《道行》、《密跡》、《安般》等經典,做了註釋,將佛經分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佛經要旨一目瞭然,從此經義更具系統。
在東晉名士習鑿齒看來,道安的修為和法力、神通已經相當玄妙。他廣泛宣傳道安是“無變化技術可以惑常人之耳目”的得道高僧。
道安的風範對當時中華佛教界的影響很大,所以天下寺廟,都以他所在的寺廟為榜樣。他後來在襄陽建造檀溪寺,“建塔五層,起房四百”,可見工程之大,有一定規模。
前秦的苻堅是東晉的敵人,也派人送來外國的金箔倚像、金坐像、結珠彌勒像、金箔繡像、織成像各一尊,自然也是為了莊嚴檀溪寺。
東晉孝武帝曾經下詔書表揚道安,並且要當地政府給他像王公一樣的俸祿。這都說明道安已經取得了統治者的支援和信任。
當然,道安早就預知,苻堅將要派兵攻破襄陽,將他和當代名士習鑿齒擄走。
然後,苻堅皇帝跟他同乘一輛車輦,在前秦眾將士的簇擁下,沿著長安古道,向巍峨壯麗的朝堂進發。
苻堅親切地對他說:“朕派出精兵十萬攻打晉朝,僅僅就是為了得到襄陽的一個半人啊,這一個人是你聖僧釋道安;那半個人,就是晉朝名士習鑿齒啊。哈哈,朕終於如願以償了。”
這當然是八年之後(公元378年)的事情了。那個時候,道安將來到前秦的都城長安,譯經傳教,制定教規。此外,還將受邀擔任前秦國的國師。
他所在的長安,也必將成為東方世界的佛教文化中心。(本書完稿,謝謝大家支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