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預防反叛 適得其反(第2/3 頁)
了他。
有一次當時的大富豪石崇邀請很多豪族客人宴飲,讓美女勸酒。事前在酒席上規定如果哪位客人不乾杯,就讓內侍殺掉勸酒“不稱職”的美女。王導和王敦同時參加。王導平時不能喝酒,遇見這種情況,為防止美人被殺,美女一勸他他就喝,後來只能勉強喝,直到大醉。
但是輪到王敦,本來他酒量很大,他卻堅持不喝。石崇已經連續殺了三個美人,王敦依舊神色不變,仍然不肯喝掉這杯酒。王導責備他,你聽王敦說什麼吧——他冷冷地對王導說:“他石崇殺他自己家裡的人,跟你有什麼關係啊?”
現在這個一向豪放不羈的不肯受半點兒委屈的王敦,為王導打抱不平,很不客氣地向元帝上疏,提出“抗議”。為王導鳴冤叫屈,言辭之間頗多怨恨。頭一次,他把奏章送交王導徵求意見,讓王導代為奏報朝廷。王導一看,這奏章顯然對皇帝很是不恭,就把疏文加封,退還給王敦。
王敦自然顧不上很多,就又派遣特使直接向元帝上奏。
左將軍、譙王司馬承,為人忠厚而有節操,元帝親近並信任他。元帝於夜間召見了他,並把王敦的上疏拿給他看,說:“以王敦近年來的功勞,朝廷給他的職位已經夠大了,但他的索求卻沒有止境,以至說出這樣的話,現在怎麼辦呢?”
司馬承說:“陛下不早點處置他,以至到了今天的地步,王敦必定會成為國家的禍患。”
元帝對司馬承說:“既然王敦叛逆的行為已經昭然若揭,照這樣的情勢下去不會很久,朕就要遭受惠帝那樣的命運了。湘州佔據長江上游的地勢,控制著荊州、交州、廣州的交會處,我想讓叔父您去鎮守那裡,不知您意下如何?”
司馬承說道:“我既奉詔令,必定盡力而為,哪敢再說什麼?不過湘州經歷戰亂之後,人民稀少,物產凋敝,如果讓我去治理,得等到三年之後,才有能力參加戰事。感覺如果沒有三年時間,恐怕不可能做好充足準備。”
於是元帝下詔說:“自從晉王室建立基業以來,任命藩鎮大員,都是宗親和賢良並用,現任命譙王司馬承為湘州刺史。”從而否決了王敦提出的任命人選。
王敦知道這個安排後,心裡很不服氣,對元帝的安排意圖心知肚明。
司馬承來到武昌,王敦設宴招待他,試探著對司馬承說:“大王平素是德才兼備的讀書人,恐怕不是將帥之才吧。”
司馬承也只好鬥心眼兒,虛張聲勢。他說:“您不瞭解我就是了,即使是鉛刀又怎能連一割之用都沒有呢!”
王敦透過宴請司馬承,並沒試探出什麼來。宴會之後他對心腹錢鳳說:“呵呵,這個司馬承恐怕是外強中乾吧?他不知畏懼卻要學豪言壯語,由此可見他不懂軍事,這樣他能有什麼作為呢?”於是放心了,聽任司馬承到任。
當時湘州土地荒蕪,官府和私人都是財用短缺,司馬承帶頭節儉,盡心安撫民眾,很快在湘州就有了能幹的名聲。
可是,因為湘州經動亂後破亂貧困,加上譙王司馬承本人將才不足、能力較低,所以王敦雖然心懷不滿,但對此也就沒有了太大異議。他憑藉湘州位於自己的都督區內,既不給本來就沒有多少軍隊的湘州增加兵員,又不供給軍事器械,聽任譙王司馬承在湘州“折騰”。主弱臣強的局面仍未有什麼實質性的變化。
王敦明白朝廷不但不信任自己,而且正在想辦法對付自己。他思前想後,考慮到:你們對付我,我也會給你們出點兒難題:他向朝廷提出要求將部下在揚州的家屬接到荊州的請示。其用意有二,一是如果朝廷同意這一要求,則可收買人心,並可以防備來自帝都建康的不測;二是如果朝廷拒絕,則可因此煽動將士對朝廷不滿,為起兵提供藉口。
劉隗、刁協接到王敦的奏表,認為王敦奸逆反叛之心已經非常明顯,便向皇帝建議,一方面抗絕王敦的要求,以便繼續用王敦部下家屬為人質,牽制王敦以便儘可能地延緩他反叛的時間。另一方面,開始積極地著手建立一支由朝廷直接控制和指揮的新軍,以便在萬一王敦反叛的情況下,不至於因無兵可用而束手就擒。
但在當時的軍戶制下,良人無當兵的義務,軍戶又多由門閥世族所把持,所以要建立新軍,必須首先要解決兵源問題。為解燃眉之急,尚書令周凱等人建議徵發揚州諸郡的奴客為兵,以備徵役。太興四年(321)五月,晉元帝只好下詔徵召奴客為兵。
面對日益嚴重的軍事威脅,元帝選派了兩個親信帶兵,同時徵求劉隗、刁協的意見。
元帝說:“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