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0五、冉閔登基 賈堅神射(第1/3 頁)
公元350年春季,正月,後趙大將軍石閔想消除自身石氏的痕跡,以讖文中有“繼趙李”的字樣為託辭,便更改國號叫“衛”,自己改姓李氏,實行大赦,改年號為青龍。
王朗、麻秋從長安奔赴洛陽。麻秋按照李閔石閔書信中的命令,殺掉了自己部隊和王朗部隊中的數千名胡人(從這點兒來看,麻秋應該是漢人,而很多資料都說他是胡人)。而王朗投奔了襄國。
麻秋率領兵眾要返回鄴城投奔石閔,蒲洪派他的兒子龍驤將軍蒲雄卻在半路上,對麻秋部隊進行了一頓迎頭痛擊,並俘獲了麻秋。蒲洪任命麻秋為軍師將軍。
正月,汝陰王石琨以及張舉、王朗率領七萬兵眾攻打鄴城。大將軍李閔(石閔)率領千餘騎兵和他們在城北交戰。李閔(石閔)手持雙刃矛,策馬攻擊,所向披靡,斬首三千級,打得石琨、張舉等大敗而逃。
閏二月,被軟禁的石鑑不甘心自己的失敗,秘密派遣宦官給撫軍將軍張沈等人送去書信,讓他們乘石閔率兵外出後方空虛前來襲擊鄴城。
這件事加速了石鑑的死亡——送信的宦官卻把訊息告訴了石閔、李農。石閔、李農急忙返回,廢黜石鑑,並把他殺掉,一起被殺的還有後趙國主石虎的二十八個孫子,石氏家族的人(除石琨和石祗以外)全被消滅。
石鑑一死,鄴城的皇位又空下來了,下面該誰“過把癮”了呢?
350年二月,司徒申鍾、尚書胡睦等人向李閔(冉閔)進獻尊號,其實就是擁戴李閔做皇上唄。
李閔要謙讓給李農,說道:“大司馬是趙國老臣了,德高望重,資歷深,比我有威望,能力強,理所應當挑起這副擔子。”
李農執意推辭,不肯接受。他說:“武德王年輕有為,能征慣戰,四海聞名,武藝高強,人人敬服。你就不要推辭了。你看看我都老了,咳!這擔子太重,我沒有德行和力量承擔啊。”
石閔說:“現在我們討論稱帝問題是不是不合適啊?我們原是晉朝的人士,如今晉皇室尚在,我希望和諸君一起分割州郡而治,各自稱為牧、守、公、侯,然後上表迎接晉朝天子返回故都洛陽。”
其實,這個主意還算不錯。不稱王或者緩稱王,也許能爭取更多的支援。
尚書胡睦進言說:“陛下的聖德順應天意,理應登上天子之位。如今晉氏衰敗,遠逃江南,怎麼能駕馭各路英雄,統一四海江山呢?”
石閔高興地說:“胡尚書之言,真可謂識時務知天命啊。”於是李閔便即皇帝位,實行大赦,改年號為永興,立國號為大魏。歷史上稱為“冉魏”。
魏國主李閔又恢復冉姓,尊奉母親王氏為皇太后,立妻子董氏為皇后,立兒子冉智為皇太子,冉胤、冉明、冉裕三個兒子全都被封為王。任命李農為太宰、兼太尉、錄尚書事,並封為齊王,李農的兒子們全都被封為縣公。冉閔派遣使者帶著作為憑證的符節向駐紮在各地的將領通報任命,可是被各地的將領大臣拒絕了。
但是,新皇帝冉閔的對立面太多了----太宰趙庶、太尉張舉、中軍將軍張春、光祿大夫石嶽、撫軍石寧、武衛將軍張季,以及公侯、卿、校、龍騰衛士等一萬多人,全都投奔襄國。
汝陰王石琨投奔冀州。撫軍將軍張沈佔據著滏口,張賀度佔據著石瀆,寧南將軍楊群佔據著桑壁,劉國佔據著陽城,建義將軍段勤佔據著黎陽,段龕佔據著陳留,姚弋仲佔據著灄頭,蒲洪佔據著枋頭,各有兵眾數萬,全都不歸附石閔。段勤是段末的兒子;段龕是段蘭的兒子。
殿中督賈堅也不願追隨冉閔,便返回到家鄉勃海郡,招募“民兵”保衛鄉里,手下擁有數千人。
冉閔派出使者到長江邊告訴東晉:“群胡大亂中原的時代就要結束了,我已下令全部斬殺他們。你們如果想來參加共同討伐的話,儘快派兵來參戰吧!”
由於冉閔已稱帝,東晉對冉閔的“邀請”顯示出了十二萬分的冷淡。
350年三月,石虎兒子、後趙國新興王石祗得知石鑑已死,便在襄國即皇帝位,改年號為永寧。任命汝陰王石琨為相國,佔據州郡的後趙的那些六夷將領們全都響應他。石祗任命姚弋仲為右丞相、親趙王,以特殊的禮遇對待他。
姚弋仲的兒子曜武將軍姚益、武衛將軍姚若率領宮廷衛兵數千人衝破關卡,投奔灄頭(今河北棗強東北)。姚弋仲率領兵眾一直跟石琨等反石閔的人保持密切聯絡。為了隨時討伐石閔,姚弋仲特意帶兵駐紮在混橋。
姚弋仲的兒子姚襄,英勇過人,多才多謀,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