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官私合營作坊(第2/3 頁)
挖來的野菜,那頓飯過後,鄉親們留下了許多東西。
你十文,我二十文,你一件衣服,我半袋米,硬生生地湊過了束脩和盤纏,讓自己有機會讀書。
後來自己機緣巧合,被洛陽的大儒收養,有了嶄新的名字,嶄新的戶籍,有了新的前程,但他永遠忘不了那些鄉親們揮手送別自己的樣子。
他也曾多次寫信給村子,村長每次都回信說家裡一切都好,讓他不必擔心。他寄回來的俸祿,也都被送了回去,讓他抓緊時間,說一門親事。
他一度以為,嶺南氣候不錯,風調雨順,鄉親們過得不錯。
下面送上去的奏疏,也是這個樣子,百姓安居樂業,家家戶戶牛馬齊全。
如今他被貶謫玉林縣,才驟然發現,昔日的村子早就不在了。
鄉親們死的死,散的散,他花費了很多力氣也沒有找到幾個人,他問過重病垂危的老村長,為何年年寫信都是報喜,而不將實情告訴自己。
老村長臨死前,笑著跟自己說,“他們送自己走的時候,就沒想過索要回報。”
他還勸自己,趕緊離開嶺南這個破地方,再也不要回來。
縣令收回思緒,指了指那些東西,“我雖然張羅這門生意,讓玉林縣的老兵拿了恩惠,但是從始至終都是你在背後默默付出,這些東西其實是屬於你的。”
李平安沒有接,而是對他說道,“那麼多老兵給大人您送禮,如果御史查起來,大人想如何應對?”
縣令不知道怎麼回答。
他做這些事情,是為了造福百姓。
等到縣裡的糧食作坊,七里堡的印刷作坊走上正軌,他就該走了。
他堂堂的一縣之令,放著政務不去處理,是肯定要被彈劾的。
甚至自己做了那麼多,得罪了太多的人,連繼續在玉林縣做縣令的機會都沒有。
他被調走之後,自己所做的一切該怎麼辦呢?
“算作老兵們的分紅吧,讓更多的參與到作坊建設中的老兵拿到股子,他們給的每一份禮物,都當作他們投入的資金。”李平安說道,“不過我也投資了,而且我投資的比例還很高,所以我有額外的要求。”
“那就是這作坊雖然是大人牽頭的,但是大人要想辦法運作一二,討要來一份朝廷給予的權利,那就是將來不論誰做玉林縣的縣令,玉林縣的府庫,只有分潤的紅利的權利,但不準干涉作坊的經營。”
每個官員都是有屬於自己的任期的,無論如何,公孫縣令遲早要離開玉林縣。
將作坊的公私合營模式合法化,就不必擔心有朝一日被朝廷收走。
公孫縣令很驚訝李平安能想得那麼長遠,後來一想,大康講究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可見這門生意,只會越來越紅火,到時候眼紅的人比比皆是。
李平安能預見未來也是正常的。
當下他點點頭說道,“可以,我在朝中也有人脈,我寫一封摺子上去,政事堂的相公們,不會因為這等小事而刁難我。不過,府庫分紅,還是算了吧,沒必要。”
李平安點點頭,“謝大人恩典。但該給府庫的,還是要給,大家都有好處拿,將來下一任縣令,才不至於刁難此事。”
“你說的有道理。至於謝不謝過恩典之類的話,以後就莫要再提了。你我之間,不必如此,單是深井取水這一事,就值得本官為你做很多。”公孫縣令猶豫了一番就緒說道,“這些老兵的禮物,平安兄即便是處理,也賣不了多少錢,不知道我能否厚著臉皮,將糧食之類的物品,送到縣衙去。”
“自從官營作坊生產糧食以來,不少官差少了收入,衙門又發不下錢來,大家的日子都挺艱難。”
縣令很清楚,他在玉林縣推行政務,官差們是出了大力氣的。
雖然說,他們也有些小毛病,但他們確實在竭盡所能地去做。
還有賀縣丞,雖然說很多行為,讓他不齒,但為了幫襯自己施政,他也吃盡了苦頭,他也想在一定程度上,給予賀縣丞以回饋。
李平安很清楚,公孫縣令是個好官,而且這些東西也不值幾個錢,所以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到了傍晚,李平安等人上山,抵達了在大山之中,秘密建造的印刷作坊。
此時,作坊裡,已經秘密地聚集了三四百個年邁老兵。
這些老兵,根本不需要別人幫忙,自己就開始連夜砍伐樹木,建造房屋。
晚上有老墨給他們教授刻印技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