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參觀哈密博物館(第1/2 頁)
翌日早晨八點多,張平安早起鍛鍊完,回到了房車上,給眾人做好做好早飯,招呼起長樂她們,起床洗漱了。來到新疆,張平安感覺作息時間完全亂了,早上晚起,晚上晚睡,算是徹底放縱自己了。
眾人吃完飯,坐在椅子上消了消食。孫婉兒說道:“今天我們去哪裡?”
“今天要不就在哈密市區逛一下,看看回王府和哈密博物館這些地方。”
“行吧,那咱們這就走。”
張平安帶著小兕子和城陽她們,和孫婉兒一起開啟了今日的哈密之旅。
雖然吃過早飯了,但是張平安他們還是把第一站定在了哈密早市。工人市場是當地的貿易市場,早上九點之前是有早市的,方便當地人採買新鮮的瓜果蔬菜,九點之後就恢復成正常的貿易市場。張平安他們來到市場的時候已經過了九點了,所以也沒能買些水果什麼的。雖然哈密早上九點相比內陸還是比較早的,畢竟這裡的早餐8點才開始提供一直到中午11點,張平安他們感覺來這裡逛一逛,還是挺值得的,能夠體驗一下當地人的生活方式。
早上的哈密還是有點涼,幸虧張平安他們都帶了件厚衣服,這一點真的很有必要。進入市場,張平安他們就被熱鬧的攤販吸引,每一個都忍不住停下來看一眼,張平安他們忍不住買了一堆東西。
逛完早市出來,張平安他們就準備在市內逛逛了。
市區也有一些景點,最出名的應該就是回王府,回王墓、不過這是兩個景區,不通用的,回王府是後來修建的,回王墓是一直存在的。
回王就是哈密王,不過他不是回族,而是維吾爾族,哈密回王是哈密維吾爾族頭領。哈密瓜,就是因哈密回王的貢品,而被皇上賜名“哈密瓜”的。回王府規模宏大,建築構造是種伊斯蘭古典建築的藝術風格,現在的哈密回王府是2003年開始重建,2005年建成的仿古建築群。有回王寢宮,清真寺,議事處等,是回王辦公及生活場所,據說以前還有著西域小故宮之稱。
回王墓與回王府緊挨,但是不互通。是清朝時哈密地區歷代回王的陵墓,陵區內的建築融合了漢族、蒙古族和伊斯蘭三種建築風格,頗有特色,是瞭解當地歷史很好的入口。
除了回王府\/墓外,還可以去對面的哈密博物館以及木卡姆傳承中心去逛一下,木卡姆是當地的一種特色樂器。
在快節奏的時代裡,瞭解一個地方,最佳的方式就是去當地的博物館,那裡是城市的視窗,講述著城市發展的歷史。
位於新疆哈密市伊州區環城路的博物館,與哈密回王府是鄰居,張平安他們從回王府出來,遠遠就能看到建築風格很特別的博物館。
從建築結構上看,哈密博物館體現建築的設計理念是“中西合璧、多元文化”。東邊為中原亭榭式建築,漢文化因素較濃厚,西邊採用伊斯蘭建築風格,這說明千百年來,作為新疆東大門的哈密,並不是一個封閉的世界,多種文化的匯合交融在這裡得到體現。
張平安他們拾階而上進入博物館,入口便是博物館館標“羊形柄銅鏡”,鏡上鑄造出北山羊形做柄,羊形柄與鏡焊接成一體,她出土於伊吾縣,年代可追溯至2000年前的戰國時期,具有濃郁的草原遊牧文化風格。
首先參觀的是哈密自然與地質陳列廳,該展廳對哈密的地形地貌、地質構造、生命起源、自然特色、化石群落、異礦奇石等進行了集中展示,尤其是突出展示了哈密翼龍化石群的發現、發掘,凸顯了哈密久遠的神秘。參觀《地質廳》張平安他們就感到格外震撼,畢竟哈密這裡有著世界上最大、最豐富的翼龍化石遺址。
順著樓梯上樓,來到了哈密古代文明展廳。展出的文物以通史陳列的序列分為石器時代、青銅時代、早期鐵器時代、漢—北朝及隋、唐、元、明、清來展現哈密悠久的古代文明。
西漢時,這裡被稱伊吾盧,歸西域都護府管轄,東漢時稱為“伊吾”,先後設定宜禾都尉和伊吾司馬,魏晉南北朝時期,承續宜禾都尉。到東晉前涼設伊吾都尉,北魏設伊吾郡,隋朝設立伊吾郡和柔遠鎮,唐代設立伊州,蒙元時歸甘肅行省,稱“哈密力”,明朝設哈密衛,清代設哈密廳,歸甘肅管理,後改為哈密直隸廳,中華民國時期,成立哈密行政區,新中國設立哈密地區行政公署,2016年撤地建市,成立哈密地級市。
這裡有一件極為最貴的國家一級文物回鶻文《彌勒會見記》,它是1959年4月哈密一位牧民放牧時,在一棵大松樹的空心洞裡發現的,是一部融宗教色彩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