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千年崖州(第1/2 頁)
在崖城村,225國道邊,藏著一座古老的城-崖州古城,這也是目前發現的我國最南端的古城。
崖州古城,位於三亞市西部,距離三亞市城區40多公里。自南北朝起建制崖州,宋朝以來歷代的州、郡、縣治均設在這裡。如今的崖城,是隸屬於海南省三亞市的一個鎮,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繁多的名勝古蹟而成為海南旅遊勝地。
從漢代至唐代,瓊南先後為臨振縣、臨振郡、振州故地,管轄範圍幾經調整。北宋開寶五年(972年),振州改為崖州,後又稱珠崖軍、吉陽軍,直至明代複稱崖州。
唐代以前,包括海南在內的嶺南地區,建築的形態大都是土牆茅草屋,幾無磚瓦建築。據《新唐書》卷七十八和《舊唐書》卷一一二記載,唐德宗貞元年間,嶺南節度使李復曾在海南“教民作陶瓦”“勸導百姓,令變茅草屋為瓦舍”。南宋時期,古崖城城池興建,一座南面大海、初具規模的古城出現在歷史長卷中。
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崖州便納入中國版圖,開始了它的歷史征程。歷經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每個朝代都在這裡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如今,雖然大部分古建築已不復存在,但文明門作為現代修繕的遺蹟,依然屹立不倒,向世人訴說著古城的輝煌。
近年以來,更是因為三角梅科博園的建成和對外開放而吸引大量的海內外遊人紛至沓來。崖州三角梅科博園是海南省“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的三角梅科研繁育基地,建設總面積126,013平方米,展出三角梅種質資源約450多種,是以紅色系作為主要造景元素打造的三角梅花海園林景區。為遊人營造出浪漫而奔放的欣賞景觀,成為國家獨一無二的“三角梅主題植物公園”。
崖州古城牆是古城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它是古城的象徵,也是我們瞭解古城歷史的重要途徑。
古城宋代以前為土城,後經歷代修葺,至清代形成了完整的城牆與城門,各城門建有譙樓。其後,崖州城牆逐漸被毀,只有“文明門”(南門)留存了下來。
張平安他們今天就來到了這崖州古城遊玩,從文明門入城,迎面一座牌坊,即為“少徒司牌坊”,它位於崖城學宮與古城文明門之間的中軸線上,坐北朝南。正對城樓一側題有“少徒司”三個大字,這少司徒指的是明代出生在崖州的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哲學家鍾芳,史書中尊稱其為“嶺南巨儒”。
鍾芳,出生於崖州水南村,不僅為官清正,而且一生著作甚富,他的許多著作被收入《四庫全書》。
在石牌坊同一中軸線的北端就是我國最南端的一座孔廟,被稱為“天涯第一聖殿”的崖城學宮了。
水滸村南隱暮鴉,近溪茅屋傍漁家。
夜來雨過疏藤響,滴落檳榔半樹花。
這是當年的學正(大概相當於現在的教育局長)鄭懋昌的一首詩。雖然來的季節不對,但絲毫不影響張平安思古悠情,領會鄭懋昌當時的心情,似乎看到在這棵柚子樹下,他正和同僚或者是一家人喝茶納涼、聊天消暑的景象。
孔廟東入西出,兩邊各有一塊碑,上面刻有“文武官員至此下馬”。見此碑,崇敬之心由然而生。
學宮始建於北宋,現在看到的是清道光年間遷址建設的,進入孔廟,迎面為欞星門,它的後面就是泮池和泮橋了。
兩邊廡廊分別供奉有棉紡技術改革家黃道婆、巾幗第一英雄冼夫人。她們都為崖州的穩定與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大成殿是整座崖城學宮核心建築,是供奉孔子的地方,殿中央懸掛“萬世師表”牌匾,屋脊有雙龍戲珠雕塑,這也是孔廟獨有的權力象徵。
最後面是崇聖祠,供奉孔子的父親與母親。
崖州孔廟中的古井被稱為“聖泉”,據說泉水清甜,數百年從未乾涸。
崖州歷代士民依託崖州孔廟,尊孔崇儒、興學敷教、善俗日興、賢才輩出,古崖州因此享有“海外鄒魯”之譽。
從孔廟出來,沿著牌坊街前行,兩邊的騎樓建築鱗次櫛比,但真正有歷史和民國特色的建築不多,騎樓許多巳被人為隔斷,恢復起來真不容易。
古崖州城雕像群,凝固的鄉愁。展示了古城的歷史風貌和古崖州人日常生活的場景,勾起人們對過去的無限回憶和感慨。增添了崖州城的古色古香。
崖州歷史名人輩出,今天的古城,唯有南城門文明門留存,穿過歷史風雲,依然面臨南海巍然而立,彷佛一座斑駁而巍峨的紀念碑,成為崖州古城悠久歷史的象徵。
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