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剿匪(第1/3 頁)
♂瀏♂覽♂器♂搜尋.{\一♂六♂八♂看♂書\}:可以快速找到你看的文
整支隊伍從北康縣的東門離開,朝著燕山的方向開進。
本來隊伍集合的時候,天色就已經很晚了,等到眾人離開北康縣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幸好眾人都有準備,隊伍打起了火把。
大家的狀態都很放鬆,似乎都相信此次行動必定會成功,行軍隊伍響起了嘰嘰喳喳的談話聲。
這種輕快的氛圍,給孫立德的感覺,他們似乎不是去戰鬥,而是去郊遊的。
佇列是按照村落進行分組,燕山腳下幾個村的徵召兵成為了前隊,他們熟悉地形作為整支軍隊的先導,縣裡原有的縣兵為中軍,石頭村的小隊在內的其他村落部隊為後軍。
交談的人沒有受到軍法處置,剩下的人也別的放肆了起來,隊伍中響起了嘈雜的議論聲。
孫立德趁著隊伍的混亂,快步走到了暫代隊長的王先生身邊,和王先生打了個招呼。
這名王先生對孫立德的舉動,並沒有產生反感,兩個人開始有一搭沒一搭的聊了起來。
透過聊天,孫立德得知這名王先生全名叫王春,三川郡人,並非軍旅出身,他只是縣令身邊的一個門客,沒有任何帶兵經驗。
從王春嘴裡瞭解到,縣令安排的這些隊長不是他的門客就是縣內的小吏,總之就是縣令的親信。
孫立德本希望從王春嘴裡打聽一些行軍趣聞,得知王春並非軍旅中人,感到很失望。兩人只好談論起別的東西。
王春是一名讀書人,從小習文卻一直無人引薦,最後來到北康縣令手下碰運氣的時候,成為了一名門客。
這個王春雖是一名門客,卻有著讀書人的驕傲,反覆告誡孫立德,一定要識字,還得多看書,這個世界是讀書人的。
孫立德並不以為然,僅僅出於禮貌點頭應和了幾句。
聊著聊著兩個人就談到了這次的出兵。
王春笑著說道:“燕山賊寇不過區區二三十人,當咱們大軍一到,這種小股土匪還不束手投降。”
孫立德也覺得這次出征肯定能打贏,在絕對的力量面前,幾十個精銳的土匪還能翻起浪來嗎?
但他對於敵人會主動投降一事沒有信心。
孫立德是石頭山的獵戶,為謀生計,經常進出克平山脈,他雖然不瞭解土匪,但是他了解大山。
在山中稍微走偏一個方向,也許就走到了其他山頭上,至於遭遇氣候災害,遇上野獸毒蛇,更是尋常之極的事情
自己這樣常年捕獵的老獵手,依舊對大自然懷有敬畏之心。
狡兔還三窟呢,何況常年在刀尖上行走的土匪山賊。
如此實力差距之下,完全可以逃跑,沒必要和優勢的軍隊在劣勢中作戰。
況且,孫立德覺得這個何先生的帶兵實在是太過兒戲,自己在山中獵鹿的時候都會埋伏在獵物必經之路好幾個小時,直到進入攻擊範圍才會出手,刀口舔血的山賊土匪不會不懂這個道理。
自己一行的剿匪隊伍,不僅打著火把,還如此大張旗鼓的行軍,只怕此時山上的土匪已經知道大軍進剿的訊息了。
孫立德對這場戰鬥興致不大,在他心目中,只有和外國侵略者進行的保家衛國戰鬥才是值得歌頌的。
孫立德詢問王春是否去過燕山山脈。
王春哈哈一笑,非常“謙遜”的表示,他不僅僅去過燕山山脈,漢國的九郡都曾留下他的足跡。
聽到這個,孫立德產生了一絲興趣。
王春這個人是一個很健談的人,他便跟孫立德談起了漢國的地理風情,孫立德對王春的高談闊論很感興趣,孫立德暗暗立志,將來一定要走遍漢國的每一寸領土。
有趣的談話轉移了枯燥的行軍帶來的麻木感,開始的時候只有孫立德王春兩個人在交談,後來李長松也加入了對話,再後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聊天。
王春似乎很享受這種眾星捧月的滿足感,儘管他比較驕傲,言語中充斥著優越感,但他有一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別人提的問題他都會進行回答,而且遇上不懂的事情,也會坦率說明自己不瞭解。
但是王春的這些優點放在一支行軍隊伍的隊長身上就有些不合適了。
幾個人談的興高采烈,天南海北的聊著,隊伍前方走過來了一隊披甲士兵,其中一個士兵離開佇列走到王春身邊。
這名披甲士兵告訴王春,隊伍即將進入燕山山腳,何先生要求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