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久別重逢(第1/2 頁)
在王宮裡,孫立德和王春兩個人進行了分別後的第一次會面。
兩個人雖然一直沒有見過面,但是,雙方的書信來往從來沒有斷過。
大的戰略上,王春會交給孫立德拿主意,即使是細枝末節,王春同樣會讓孫立德知曉自己的處置措施。
孫立德對王春普通政務的處理能力很滿意,在王春的努力下,整個王城被治理的井井有條。
因此,兩個人沒有談論政務,孫立德反而詢問起王春對接下來戰略形勢的看法。
王春:“主公別急,讓屬下先賣個關子,屬下想知道,主公到底有什麼打算?”
柳鴻遠兵敗身死之後,河內軍對漢地的統一大業已經初見曙光,此時也正是孫立德最意氣風發的時候。
孫立德起事的時候,志向就在天下,而不是區區漢國,因此,孫立德希望再接再厲,趁著形勢大好,一鼓作氣平唐滅齊。
王春知道孫立德的志向,孫立德也不需要隱瞞。
孫立德:“先擊退唐國,再順勢取周,奪取周地之後,將齊人逼退,集中兵力打擊並且反攻唐國。”
“一旦唐國被擊敗,我軍再滅齊國,那簡直就是就是舉手之勞,天下很快會重歸一統。”
孫立德說完之後,王春並沒有做出應和,相反,王春表情很凝重。
孫立德笑了笑:“王先生不必拘謹,你我二人相識已久,你也知道我的為人,我喜歡聽實話,先生想說什麼不需忌諱,大膽說出來。”
王春:“屬下建議,河內王在奪取周地之後,暫時放慢對外用兵的速度,將精力用在穩定領地的控制上,而不是帶兵出擊。”
“就連齊唐兩國,屬下建議也以維持現有和平和疆域為主,至少在三年之內不要妄動刀兵。”
孫立德也是一個聰明人,而且是一個能聽進建議的聰明人,聽完王春的話,他大致明白了王春的用意。
王春:“主公,趙氏在漢地,周氏在周地的統治都有幾十年的沉澱,我軍剛剛興起,在這兩地的根基並不牢固。”
“縱觀歷史,能夠成就霸業的人,往往是那些日積月累的勢力沉澱,而不是曇花一現的短暫強盛,物極反衰,我軍太依賴武力,以至於武力之外的很多東西跟不上我軍的擴張速度。”
“就拿我軍的擴張道路同樣充滿了運氣和偶然,我軍依賴了太多主公的個人能力與個人魅力。”
“正是主公帶領將士們連續取勝,同樣因為主公才能把我河內軍整合在一起。”
“但是,運氣不會永遠站在咱們這一邊,咱們是一個新生政權,經不起任何風吹草動,一旦戰場上失利,很容易引發連鎖反應,或許整個勢力會土崩瓦解。”
王春說的很嚴重,孫立德明白,王春的顧慮並不是危言聳聽,在成功的路上,孫立德確實過多的依賴於武力了。
王春講了很多,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孫立德的擴張太快,所以國家的根基並不牢固。
因此,他建議孫立德在漢地和周地穩固幾年根基,等到根基穩固之後,才能去爭奪天下。
王春確實看到了河內軍面臨的危機,但是,王春所說的危機,唐國其實同樣存在,某種意義上看,唐國面臨的危機同樣不小。
無論是蜀國還是楚國,都曾經是南方大國,唐國在短時間內連克兩國已經導致了擴張過快的問題。
如果將目光放在河內軍自己身上,王春的建議並不能說是錯的,但是,唐國的綜合國力明顯要強過自己,當自己在休養生息的時候,唐軍同樣在休整。
孫立德:“王先生的建議,我確實聽進去了,但是,休養生息似乎並不單單對咱們有幫助,唐國同樣會因為休養生息獲得喘息的機會。”
王春點點頭:“沒錯,隨著時間的推移,唐人在蜀、楚兩地的勢力會愈發穩固,如果拖幾年再帶兵南下,唐人確實能夠在佔領區獲得更穩固的統治。”
“但是,相較於唐國,咱們有一些更大的優勢,讓咱們能夠拖得起。”
“首先,唐王年事已高,而主公年紀尚輕且身體健康;其次,主公在國內一呼百應,可以乾綱獨斷,但是,唐王在國內權柄受到限制,唐國需要將大量精力用於內部消耗;最後,主公本就是軍旅出身,不僅擅長統兵,而且精於謀略,是世間少有的常勝將軍,唐國雖然也盛產名將,但是唐國的名將需要受到國內掣肘,不會像主公這般得心應手。”
“只要我軍不會從內部崩潰,屬下有信心在十年內一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