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實現了質的飛躍(第1/2 頁)
大家在一旁買的時候杜沫便站在一旁,專注著講解紅薯的習性和生長,沒想到人們問的最多的居然是紅薯應該怎麼吃,杜沫是苦笑不得,只好耐著性子說了幾個。
一天下來累的是口乾舌燥的,睡到半夜起來嘴裡都是紅薯的食用方法,第二天這現象便得到了解決。
因為杜沫十分大方的向金逸塵旗下的飯館提供了紅薯的食用方法,一時間整個桃園縣內掀起了一股紅薯熱,從上到下,從官到民,無論富貴,餐桌上都少不了這種黃橙橙,惹人喜愛的食物。
更有文人騷客給紅薯題詞,一時間更多人湧向了金逸塵旗下的餐館。
杜沫做了如此大的貢獻,金逸塵自然不會在分紅上吝嗇,沒得寒了人心。
所以一個月下來,杜沫的身價已經實現了質的飛躍,可以算得上是個小富婆了。
此時已經到了九月份,正直秋夏交替,白天熱晚上冷,杜家那小破茅草屋一到晚上就跟墜了冰窟似的凍得人直哆嗦,家裡人已經很久沒有睡個好覺了,半夜總是被凍醒。
杜沫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數了數自己手上的錢,於是毫不猶豫的拍板計劃蓋新房。
原本杜沫是準備在淘寶上購買水泥之類的建築材料的,可是到了大廳才發現這個時代根本就沒有這些東西,農村大部分都是土房,用毛糙或是蒲葦作為屋頂,更好一點的則是磚瓦房,而有錢人便用木料和青石蓋房子,比起材料,這個時代更加註重的房子的構造。
所以杜沫一時之間有些犯難,磚瓦房和茅草房她看不上,可是木料和青石蓋房子在村子裡未免太顯眼,難免被人說閒話。
正當為難的時候李清歡也得到了杜沫想要蓋新房的訊息,便傳了信過來,勸說她去縣城居住。
可是杜沫想了想,去了縣城自己這身本事便沒了用武之地,還是留在村裡方便務農,最後還是決定留下來蓋房子,用當今最好的材料,反正也沒有多少人敢在自己面前說閒話。
想通了這一層後面的事情便好辦上了許多,她直接買了村口的地用來做宅地基,而後計劃蓋四合院青石房。
這訊息傳出去可是轟動一時,尤其是村民們知道是用青石蓋房子的時候更是驚訝不已。
前幾天杜家的盛況他們看到了,也猜想杜家許是轉了不少錢,但沒想到居然這麼大的手筆,可是驚訝歸驚訝,大家的心態還算平和,遇到杜父杜母的時候也只是口頭誇讚一下,並未出現杜沫之前預料的有人說閒話的情況。
於是她便專心的將心思放在了新房子上,新房子建造的時候第一步便是話結構圖,因為這個時代從來沒有出現過四合院,所以也沒有結構圖可以參考。
杜沫只好依照自己的印象來跟洛梓瑜描述四合院的樣子,這邊夫妻倆忙得火熱,老方那邊也還算過的平和。
自從那次二房杜長溪帶著妻女憤怒離開之後便去了鎮子租房子住,日子過的苦巴巴的,但是一家人倒是也自由快活。
而老太太沒了二兒子當靠背,在老房整天孤苦伶仃的坐在門口哀嘆,一嘆自己一把年紀還要自己洗衣造飯,她早已經習慣了杜雨將所有東西都料理妥當的生活。
第二便是嘆大兒子不孝順,見自己一個人在這也沒說來看看。
過了幾天這孤獨的生活後老太太便忍不住了,找人打聽了一下二房的去處。
因為杜長溪並不是真心要拋棄老孃,只是想要給她個教訓而已,所以並沒有掩蓋自己的行蹤。
很快孟氏便收拾了包袱來到了老二租住的房子,就這麼住下了,起初杜長溪對她不冷不熱的。
老太太便狠了狠心,在杜長溪面前不僅沒哭沒鬧,反而一本正經認錯,到底是母親,杜長溪就這麼原諒了她,不過還是疾言厲色的警告了老太太一番,讓她不能與大房為難。
老太太嘴上答應,心裡卻是不以為然。
在她的心裡大兒子就是個懦弱的種,大房遲早被自己收入囊中。
而餘氏母女倆那可就沒有杜長溪那樣好打發了,他們上次被老太太指使著偷桃木,臨了卻被老太太反咬一口,還被縣太爺打了板子,臉都丟進了,這事兒就跟一根長刺似的紮在母女倆心裡,所以對老太太始終心懷芥蒂,這次老太太過來也沒有多殷勤。
就這麼過了一段平靜的日子,正逢杜長溪的長工放了假,幾個人便盤算著回村子準備收拾老房的宅子,沒想到剛一進村便遇到了往日裡處的不怎麼好的人家。
那婆娘本就是個長舌婦,話裡話外都再說杜氏大房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