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純淨的能量波(第2/3 頁)
護陣法。
可還沒等眾人鬆口氣,變故突發。量子容器突然發出尖銳蜂鳴聲,溫度急劇飆升,符文光芒忽明忽暗——能量樣本失控了。林月心頭一沉,深知若任由能量爆發,不僅科研船會被炸成碎片,周邊大片宇宙區域都將遭受重創。她衝向主控臺,雙手在鍵盤上飛速敲擊,試圖啟動緊急制動程式,卻發現系統完全失靈,像是被一股強大力量篡改了程式。
“快,切斷容器與飛船所有連線,啟動逃生艙彈射預案!”林月大聲呼喊。船員們迅速行動,可就在切斷連線瞬間,能量波裹挾著強大沖擊力,瞬間衝破量子容器束縛,橫掃整個船艙。裝置被掀翻,線路火花四濺,船艙內濃煙滾滾,一片混亂。關鍵時刻,林月瞥見角落裡的能量穩定槍,那是科研站研發的應急裝置,用於壓制失控的高能量波動。她不顧一切地撲過去,抓起穩定槍,對準能量波扣動扳機。一道耀眼的藍光射出,擊中能量波,能量波掙扎幾下後,漸漸被一層藍色光膜包裹,波動趨於平緩。
眾人癱倒在地,大口喘著粗氣,劫後餘生的慶幸湧上心頭。經此一劫,林月意識到現有技術根本無法駕馭這純淨能量波,必須升級裝備、最佳化方案。回航途中,她便開始構思全新實驗計劃,與團隊成員熱烈討論。
回到科研站,林月一頭扎進實驗室,聯合材料科學家、量子物理學家,全力攻克技術難題。針對能量波採集問題,他們研發出一種新型超晶格材料,其原子排列呈特殊幾何結構,具備超強耐高溫、高壓與能量吸附能力;為穩定能量樣本,改進量子容器設計,融入人工智慧演算法,能實時監測、調控能量狀態;還升級飛船護盾系統,引入引力子護盾技術,利用引力子特性抵禦能量衝擊。
裝備升級完畢,林月再次率隊出征。這一次,他們信心滿滿。抵達星雲區域後,依照新方案操作,順利採集到多份純淨能量波樣本,且成功將其帶回科研站。樣本安置在特製實驗室,林月開啟全方位研究。
她先用超高解析度顯微鏡觀察能量波微觀結構,目鏡裡呈現的畫面讓她驚歎不已。能量波由無數微小粒子組成,粒子呈規則六邊形排列,相互間以一種神秘力場維繫,同步振動,確保能量穩定傳輸。這種結構迥異於已知的任何物質或能量形態,彷彿遵循著另一套宇宙法則。
緊接著,林月進行能量轉換實驗,試圖將純淨能量波轉化為電能、熱能等實用能源形式。起初,實驗進展不順,能量轉換效率極低,大量能量在轉換過程中白白損耗。林月反覆調整實驗引數,更換轉換介質,終於找到關鍵訣竅——利用超導量子干涉儀作為轉換媒介,配合特定頻率磁場,能量轉換效率大幅提升,達到驚人的
90%。
隨著研究深入,林月發現純淨能量波的另一神奇特性——資訊承載能力。常規通訊手段受限於訊號衰減、干擾諸多因素,傳輸距離與質量大打折扣。但能量波不同,其內部穩定的波動結構可精準編碼海量資訊,且不受星際塵埃、電磁干擾影響,理論上能實現跨星系即時通訊。林月迅速組建通訊技術團隊,著手開發基於能量波的新型通訊系統。
實驗室內,科研人員緊張忙碌;實驗室外,關於純淨能量波的訊息不脛而走,引發各界高度關注。能源巨頭們覬覦其巨大商業價值,紛紛丟擲橄欖枝,許以重金合作;政府部門意識到戰略意義,加大科研資金投入,派遣頂尖軍事科研團隊參與協助;學術界更是掀起研究熱潮,全球科學家齊聚一堂,線上線下頻繁交流,分享研究心得、碰撞思想火花。
然而,伴隨關注升溫,倫理與安全爭議也浮出水面。有人擔憂,純淨能量波若被用於軍事,製造出超級武器,戰爭破壞力將遠超想象;大規模能量採集會不會擾亂宇宙原有能量平衡,引發星際災難;還有人質疑,資訊傳輸無限制擴張,隱私洩露、資訊霸權問題如何解決。林月深感責任重大,主動牽頭成立國際監管聯盟,聯合各國政府、科研機構與社會組織,制定嚴格的研究與應用準則。
聯盟規定,能量波研究僅限民用與和平探索領域,嚴禁軍事用途;建立全球能量波監測網,實時監控宇宙能量狀態,預警潛在風險;制定資訊加密傳輸標準,保障通訊隱私與安全;定期組織國際學術會議,公開研究進展,接受公眾監督。
在林月團隊不懈努力下,基於純淨能量波的首個民用能源專案落地。一座小型能量波發電站在偏遠沙漠地區建成,源源不斷輸出清潔、高效電能,點亮周邊城鎮萬家燈火;新型星際通訊基站投入使用,實現地球與火星、木星等臨近星球即時通訊,太空探索效率大幅提升;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