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大宇朝爭波譎雲詭,豫州之亂暗湧橫生!(第2/3 頁)
“要是能如段譽一般吞噬掉莽牯朱蛤,那我的修為估計能提升兩個小臺階。”
君莫笑心中暗自思忖,眼中閃過一絲渴望。
然而,現實卻讓他無奈,“可惜,明知道有此寶物卻只能眼睜睜看著,真讓人難受。”
他苦笑一聲,原著中,莽牯朱蛤在歐陽家滅亡後便如同人間蒸發般不翼而飛,看來自己得多多留意了。
想著想著,他便在這月色的籠罩下,漸漸陷入了夢鄉之中。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晃而過,又到了大朝會的日子。
其實在古代,朝會並非如影視作品中所描繪的那樣每天都進行。
更多的時候,官員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辛勤工作。
,!
你可以想象,早上點卯時間是五點,官員們在凌晨三點就得起床準備。
若是天天開朝會,估計整個大宇帝國的高官都得不堪重負,甚至可能會有人因此而辭職。
在大宇,通常是十天開一次朝會。
若有特殊事件,也會提前通知,召開朝會。
翌日清晨,君莫笑早早起床,洗漱完畢後,便匆匆往皇宮趕去。
一路上,他思緒紛飛,思索著這次朝會的內容。
他心中猜測,這次朝會大機率是要處理豫州的問題了。
“呵呵,又是看戲的時候到了。”
君莫笑低聲嘀咕著,他倒是要看看,太子與楚王在這場朝堂之爭中到底會如何交鋒。
很快,到達了宮門。
只見從宮門一直到宮殿的大道兩旁,整齊地站立著威風凜凜的禁衛軍。
他們身著鮮明的鎧甲,手持鋒利的兵器,神色肅穆,宛如一尊尊鋼鐵雕像,散發著令人敬畏的氣息。
這些士兵,大多有著三品的實力,門口的守將,更是一位九品巔峰的武者,其氣勢雄渾,讓人不敢小覷。
宮殿外的廣場上,早已站滿了來自各地的官員。
他們按照品級高低依次排列,個個身著莊重的朝服,靜靜等待著朝會的開始。
他們有的面色平靜,心中卻在暗自盤算。
有的則與身旁的同僚輕聲交談,交流著對此次朝會的看法。
隨著一聲悠揚的鐘聲響起,如同宣告著一場重要戰役的開始,大朝會正式拉開帷幕。
官員們依次有序地走進宮殿,步伐整齊劃一。
進入宮殿後,他們按照品級高低站定,面向龍椅,恭敬地行朝拜之禮。
君莫笑站到監察院大佬身後,這兩位大佬便是監察院左右副都御使。
人群的最前方,則擺放著一排椅子,那是給朝廷的大佬們準備的。
左中書令君道宗,右中書令端木瑞,門下侍中謝必輝,左尚書令獨孤無忌,右尚書令蕭政。
而上官倫此時也坐在最前方的椅子上,畢竟他可是都御史,手握重權。
這些大臣,皆是正二品大員,每一位都是地玄境強者,他們在朝堂上的一言一語,都足以影響帝國的決策和走向。
今日的朝會與上次不同,各個大佬都齊聚一堂。
在這莊嚴肅穆的朝堂之上,皇帝高坐龍椅,目光如炬,威嚴地掃視著下方的群臣。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掌控一切的自信和從容,彷彿整個朝堂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皇帝緩緩開口:“諸位愛卿,今日朝堂有要事商議。
豫州刺史一職空缺,關乎一方百姓福祉與社稷安穩,朕欲選拔賢能之士擔當此任。
眾卿可有合適人選舉薦?”
一位老臣率先出列,他恭敬地行禮後,聲音洪亮地說道:
“陛下,臣以為李繼大人可擔此任。李大人為官多年,政績卓著,且他為人正直,公正廉明,定能治理好豫州。”
這時,另一位大臣急忙站出,反駁道:“陛下,臣不敢苟同。
李大人雖有一定政績,但豫州情況複雜,局勢多變,需有果敢決斷、善於應對複雜局面之人。
依臣之見,王凱將軍更為合適。王將軍久經沙場,有勇有謀,若能擔任豫州刺史,定能震懾不法之徒,保一方平安。”
之前的老臣微微皺眉,回應道:“王將軍雖有軍事才能,但治理地方與行軍打仗截然不同。
豫州乃文化昌盛、繁榮之地,更需要有豐富治理經驗和文治之才的人。
李大人在民政方面經驗豐富,能更好地治理好豫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