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藥方(第1/2 頁)
有句話說得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顧沐雲沒有出現在顧家爭奪戰裡,可她就是無處不在。
就好像她用的針,紮下去時無形無影,但整個人都通暢了。
這一切的背後都需要自己有實力,她的實力就在醫術上。
牟老郎中給顧沐雲的小冊子是一個方子和幾個病案。
處方很常見,是《金匱》裡的桂枝芍藥知母湯,藥物為桂枝、芍藥、甘草、麻黃、生薑、白朮、知母,防風、附子。
主治風寒溼痺阻經絡筋骨,以風溼偏重,併兼鬱熱或陰虛的歷節、痺症。
這是每個學醫者都要背誦的內容,顧沐雲如今已經熟讀《金匱》,對這方劑也爛熟於心。
在顧廷柏的醫書裡對這方作了很多註解,都是他的心得體會。
在金匱要略裡的原文是:諸肢節疼痛,身體魁贏,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患者多處關節疼痛,腫大,遊走不定,關節受寒進重,但區域性又會有灼熱感,甚至可伴有身體瘦弱,發熱,咽乾,頭暈、手足心熱等。
看著複雜,如果換成現代病名就好理解了:風溼性關節炎,腰腿痛,梨狀肌綜合徵,膝關節滑膜炎,膝關節積液,坐骨神經痛,腰椎間盤突出,肩關節周圍炎,關節型銀屑病,骨質增生,頸椎病等等。
這一堆病在《金匱》裡看似只有一個方,但在臨證時,根據病機症狀,以及疾病的不同隨機化裁。
眼下,牟老郎中給顧沐雲幾個不同病案,但用藥就只有一個處方,均為桂芍藥知母湯加減。
一病案是患者年老氣虛,腰腿痠疼,時有發熱,隨勞累和天氣變冷加劇,嚴重時不能起臥翻身,用力咳嗽,噴嚏時疼痛加劇,反覆發作。
環跳穴、風市穴,陽關、陽陵泉、懸鐘穴有壓疼,躺臥時無法抬腿。
顧沐雲看過,知道這是典型的坐骨神經痛。
特點為疼痛沿坐骨神經痛通路及其分佈區域,也就是從腰到小腿外側出現陣發性,或者持續性肌肉疼痛,酸脹麻木為主。
患者男性六十歲,病因複雜,寒熱並存,虛實夾雜,導致病情反覆,頑固難愈。
而桂枝芍藥知母湯寒熱並用,攻補兼施能多方兼顧,只需要變換每味藥的劑量,就跟坐骨神經痛的複雜病情相符,故為首選。
以主方加透骨草、細辛、牛膝、獨活、雞血藤,其中取仲景麻黃附子細辛湯之意,增加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
【時珍國醫國藥,2005,16(9)】
第二個病例為膝關節紅腫熱痛,屈伸不利,並且膝蓋骨如飄木浮於水上……膝關節炎,關節積液。
用藥也是桂枝芍藥知母湯,但紅腫明顯加石膏、生地、木通效果極佳。
【四川中醫,2000,18(12)】
第三個病例是肩關節炎,肩膀疼痛,遇寒增加,得熱則舒,桂枝芍藥知母湯中的生薑換成乾薑,加羌活細辛。
因患者疼痛劇烈時痛如針刺,而且日輕夜重,為有淤血停滯,加丹參、沒藥。
【河北中醫雜誌,2002,24(9)】
幾天裡,藥方看過無數遍,藥性也看過無數遍,顧沐雲陷入沉思,把其中的藥理醫理反覆揣摩。
牟老郎中雖然看似只用桂枝芍藥知母湯,但每一個方劑裡不僅新增藥物,而且用藥的劑量不同。
一個處方稍加添減就能對應不同的病症,再將其中劑量變化,那就是千變萬化。
就好像隊伍在將帥的一聲號令之下,前鋒變後衛,一字長蛇陣化成八卦陣。
這裡面的變化,只要學醫的人用心琢磨就能懂,顧沐雲覺得牟老郎中要是真的想考驗自己,不會用這樣容易琢磨出來的東西,說不定還有更深的一層。
會是什麼呢?
接下來百思不得其解,眼見夜深,顧沐雲把那幾頁紙放在枕邊,準備天亮去看金水時。
若是遇到牟老郎中就把自己的思考說出來,或許牟老郎中就真的只想考藥方。
顧沐雲這樣安慰自己,可合上眼,始終感覺自己像是忽略了什麼東西,它一遍遍在眼前,腦海裡滑不溜手的竄過。
在恍恍惚惚裡,顧沐雲終於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顧沐雲又去杏林堂看望金水。
在杏林堂調養了幾天,金水緩過勁來,雖然還沒有力氣,但終於可以開口說話。
再見到顧沐雲,金水開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