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再次提議追繳虧空(第1/2 頁)
這就是鄭和。
吳昊反覆看了兩眼。
說心裡話,他對鄭和的觀感還是蠻好的。
畢竟高中讀歷史的時候,知道鄭和帶著艦隊七下南洋,人數多達萬人。
途經小國,莫不俯首稱臣。
這種場景,光是想想就讓人熱血沸騰。
儘管後世有各種猜測,說鄭和是為了找假死的朱允炆之類的。
但猜測始終是猜測。
即便猜測是真的,吳昊也不會有什麼看不起他的想法。
很多事情,當時做的時候出發點都不是那麼好的。
功過是要留給後人評價的。
用出發點來否定一個歷史人物的功績,是絕對不可取的。
要真按照這種歷史觀來讀歷史。
那麼幾千年的歷史,看下來也不過是王侯將相的你方唱罷我登場。
就成了一部權謀史了。
那些開國皇帝和大臣們,所設計出來的一個又一個頂尖政治架構,也可以輕蔑用一句“不過是為了維護封建王朝的統治罷了”來形容。
這種觀點和歷史虛無主義差不多,都是不可取的。
吳昊很友好地跟鄭和寒暄了幾句。
鄭和倒是感覺比較驚訝。
作為宦官,鄭和經歷了太多帶有異樣的眼神了。
儘管他如今深得皇帝信賴,敢用這種眼神看他的人已經不多了。
但鄭和很清楚,只不過是藏在了內心深處罷了。
並不是消失了。
一旦哪天他失勢,只怕各種各樣的人都會跳出來踩他一腳。
而吳昊作為一個正統的文人,竟然從他身上感受不到這種歧視。
感受到這種善意,鄭和也就樂於回應一點善意給對方。
“皇上今天早膳的時候,吃的並不多,我還有些擔心呢。”
“好在也沒什麼大事,其實皇上最近都吃得不多,也不知道是不是應天的天氣不好。”
“唉皇后也很擔心皇上的身體,讓御醫看過,結果又看不出什麼問題,因此我心裡也有些煩躁。”
“若是方才和吳御史交談中,有什麼得罪的地方,還請吳御史多包涵。”
吳昊立刻搖頭:“哪裡哪裡,是我的不對,讓鄭公公久等,況且鄭公公言談謙遜,何來得罪一說?”
鄭和呵呵一笑,也不再說什麼了。
在安靜的時候,人才有足夠的思考空間。
吳昊漸漸領悟出了一點東西。
以吳昊如今的身份,真的值得讓鄭和低三下氣說什麼多包涵嗎?
人家可是徐皇后身邊的太監,在宮裡地位可是很高的。
別說吳昊了,即便是吳昊的頂頭上司陳瑛來了,見到鄭和那也得客客氣氣的。
所以關鍵還是在鄭和前面說的那些話。
朱棣最近吃得不好?
可能是因為天氣不好?
御醫看過,又沒有看出什麼問題。
那應該是有心事。
不過這也很正常吧,作為皇帝,只要是有點抱負的皇帝,誰沒有心事啊。
吳昊腦中靈光一閃,忽然就想明白了。
這是在提醒他,說皇帝心情不好,要他小心應對。
想明白之後,吳昊有點無語。
跟官場上的人說話,就是累。
不過他還是很感激鄭和的。
願意給他提醒,就已經很不錯了。
鄭和身後還跟著一個小宦官,小宦官這個時候牽著三匹馬走了過來。
吳昊騎著馬朝皇宮走去。
說到騎馬,還有個小插曲。
前些日子剛穿越到明朝的時候,吳昊準備坐著轎子逛一逛應天府。
好了解一下明朝的風土人情。
最開始吳昊以為那種轎子應該和現代的計程車差不多。
吳昊只需要在大街上等著,總會有空著的轎子過來,然後上去問去哪,要多少錢。
結果當時等了半天都沒等到轎子。
吳昊當時找了個路人問:“怎麼沒有轎子呢?”
結果被那路人用看傻子的眼神白了一眼:“坐轎子?你也配?”
被人懟了,吳昊也不生氣,找那人仔細問了情況才知道。
原來坐轎子是絕對身份的象徵。
在明朝,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員,才允許坐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