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修書修書修書(第1/2 頁)
吳昊本來也就估計這些文官們不會阻止他。
他也正好趁著這個機會提出要追繳虧空。
只要追繳虧空的過程中不出什麼大問題,那他就能頂替陳瑛的位置,一躍成為大明朝正二品的官員!
正二品啊,只要正常點,將來史書上多多少少會有他的一兩筆記錄吧。
不過雖說沒有一大批的文官站出來反對他,但也沒有一個人支援他的
隨著淇國公丘福站出來反對,越來越多的人就跟著跳了出來。
一時間吳昊只覺得有五百隻鴨子在耳邊聒噪。
龍椅上的朱棣到現在還沒有表態,似乎在等能夠一錘定音的說法出現。
“皇上!臣還有一個提議!”
吳昊也顧不上禮儀,見到又有一個官員跳出來要反對自己,就大喝一聲,靠著音量搶話。
大傢伙沒有見過這樣無禮的人。
即便是往日裡粗鄙的武將,在早朝的時候也都小心翼翼地,努力讓自己看起來人畜無害。
有時候別說是隨口吐痰,就是在排隊的時候跟好朋友說笑,也會被專門的人記錄下來。
一旁的御史和鴻臚寺的官員開始紛紛記錄吳昊的言行,準備一會兒就告他一個大聲喧譁。
朱棣看了吳昊一眼,淡淡說了一句:“講吧。”
吳昊左右掃視一眼,看了看這些反對他的人,心想老子一會兒給你們來個大的。
“皇上,臣吳昊在讀書的時候,每遇到一些股本便喜不自勝,偶爾見到一些引用古本上的隻言片語,便覺得心癢難耐,去找這些古本和孤本,又不是每一次都能夠成功!”
“如今天下既定,四海昇平,不如皇上下旨修書!”
“將古往今來,經史子集、佛經道藏、戲曲小說、工藝醫術這些所有書籍全部整理到一起,彙編成一部大典,到時候全天下的讀書人,就沒有不感謝皇上的。”
朱棣面露異色。
這不就是《明史》上的那本永樂大典麼。
朱棣現在開始懷疑,吳昊是不是更早看到過這本書。
無論朱棣的腦洞怎樣大開,都想不到吳昊其實是後世穿越過來的人。
其他人也暈了。
特別是武將們。
他們有些看不懂了,按照慣例,早朝的時候討論事情,不都應該一件事討論完,再討論下一件事麼?
怎麼追繳虧空的事情還沒商量好,你小子又擱著說起了修書的事情了?
風馬牛不相及啊簡直!
見到朝堂上又陷入安靜中,朱棣便主動開口問道:“你詳細說說這個想法。”
“是!”吳昊朝著皇帝一拱手,接著往下說道:“首先是好處,若是朝廷組織修書,臣能想到的好處有二!”
“其一,靖難四年,許多學子因戰亂耽誤了科舉,而今雖然恢復了正常科舉,但是錄取人數有限,很多有些才能的學子就難以出頭。”
“而這些學子,本就不事生產,幾年下來估計所耗頗多,若是將這些學子全部召集起來修書,則沒有人不感激陛下的。”
文官們聽了這話,大多都若有所思點了點頭。
確實如此啊。
靖難四年,打了整整四年的仗,官府對地方的控制力下降了很多,很多地方都出現了盜匪,學子們想要進京趕考,也得考慮自己能否平安走到應天。
再加上肯定會有人擔心一旦去考試考上了,到時候身份會很尷尬,畢竟考上的人也算是在建文朝當過官的,天知道新皇帝對他們是個什麼看法。
事關前途,肯定是慎之又慎。
不過這種想法有點政治投機的感覺,所以不方便拿出來明說。
至於吳昊所說的,很多讀書人經過這幾年戰亂,都很窮,若是官府能組織人修書,就能起到以工代賑的效果。
或許這些讀書人不至於餓死,但能多一點收入,心裡肯定會對朝廷多一份感激之心的。
梅殷和丘福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不祥的預感。
然而不等他們打斷吳昊,就聽到這小子繼續說了起來。
“其二嘛,若真能修成這樣一部奇書,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後世每有人查閱古籍的時候,肯定也會感念皇上的恩德。”
實際上如果要說做一個什麼事情,能帶來的好處,吳昊隨便就能想出來七八個。
經濟上、文化上的、政治上的,不同群體之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