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烏桕2(第1/1 頁)
“在我國,烏桕足足有14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歷史。
像《齊民要術》《農政全書》《本草綱目》等古書中,均有烏桕栽培和利用的記載。
如“收子取油,甚利於民”一說,這裡所說的油有兩種。
一種是附著或包裹在烏桕黑色種子上的,那層白色蠟質層,也就是假種皮。
現在稱為桕蠟,溶解後稱為皮油,可供製造高階香皂、蠟紙、蠟燭等產品。
而古人將用桕蠟製成的蠟燭稱為桕燭,桕燭具有明亮耐燒的優點。
宋朝有詩:焰白光寒淚亦收,臼燈十倍蜜燈休。
不僅描寫了桕燭燃燒不流燭淚的特點,還指出桕燭比蜜燭更明亮。
而烏桕種仁榨出的油稱作清油,有毒不能食用。
主要用來製作油漆、油墨塗船舶、傢俱,也可用於塗油紙、油傘等,防雨防漏。
而皮油和清油都是工業時代到來之前,中國南方重要的工業油料來源。
甚至古代繳納烏桕的籽粒可以抵賦稅,因此江南人家都在湖岸河湄遍植烏桕。
並且烏桕子還是很多鳥類冬天的糧食,因為豐富的油脂可供鳥類抵禦冬天的嚴寒。”
[第三季結束:(宕機)]
[徐徐上好的很:烏桕好像有毒來著啊,果實能吃啊?]
[點選大寶貝:對啊,清漆有劇毒好像(思索)]
康強笑了笑,“當然了,烏桕在國內歷史這麼悠久,自然有傳說流傳下來。
而這個傳說流傳於美麗的赤溪。
相傳東海龍王的三女兒,不願意一輩子都在東海,不願意過著囚禁般的生活,所以獨自偷偷的逃出龍宮來到了人間。
但是這件事在不久後就被龍王知道了,龍王非常生氣,於是就派烏龍四處追查三女兒的下落。
而在這裡要先介紹一下烏龍,它是東海龍王的弟弟。
因為排行老五,所有龍王的兒女們稱呼他為“五舅”,而其他的人卻稱呼他為“烏舅”。
為了尋找小龍女的下落,五舅便喬裝打扮成漁翁的樣子,然後來到了一個城鎮。
在城中五舅突然聞到,有一股芳香撲鼻的酒香。
而這位有些貪杯的漁翁酒癮立刻上來了,於是便順著香氣到了那個傳出酒香的地方。
心想:人間就像如此誘人,我不妨去去喝它幾碗嚐嚐。
讓烏龍出乎意料的是,散發出這個香氣的地方,竟然不是賣酒的地方而是賣藥的。
說巧不巧,這家店的女主人正好就是他尋找的小龍女。
而小龍女在這裡幫助丈夫採集藥材,將這些藥材配製成各種酒。
據說這些酒不僅可散發出酒的香氣,還可以治療很多的病症。
沒過多久,烏龍就被小龍女看見了,於是她就調製了一種,一喝就醉的酒讓丈夫給自己的五舅。
結果烏龍一口氣將這些酒全部喝完了,很快烏龍便連腳也站不住了。
只見他迷迷糊糊的付了酒錢,深一腳淺一腳,搖搖晃晃的走出了那家藥店。
而在天黑時分,藥性發作,烏龍醉倒在蘭溪縣境內的一片樹林內,現出了原形,結果就是那片樹林被翻滾的斷條折枝。
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烏龍走了之後,而樹枝上掛滿了一串一串圓形的小果實。
後來小龍女來到這裡採藥的時候,認出了這些圓果實。
其實就是烏龍身上,分泌出來的點點滴滴油質汗珠所化成的,想到這裡小龍女不由心生內疚。
從此,人們就把同音將這種書稱之為“烏桕”,同的就是“五舅”的諧音。
而這則小故事就是從神話傳說的角度,介紹了“烏桕”名稱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