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無條件的被愛(第1/2 頁)
尚志在口中反反覆覆唸叨著“為了愛”,漸漸過往的狗血劇情一幕幕出現在眼前。
是的,老婆尋死覓活,就是要他證明自己仍然愛自己。他對天發誓,又把銀行卡給她,她才放過自己。他不想在婚姻中成為掙錢的工具,很想有女人懂他愛她,又在外面找女人。但女友逛街要他陪著,要怎麼花錢就怎麼花錢,同時還時刻警惕他變心,不定時檢查他手機。他再次感到窒息。互相 爭吵指責抱怨,疲倦之極只好退出愛情遊戲,但他還是渴望著被愛。
若萊恍然大悟,近乎大驚小怪道:“我明白了,所有人都在尋找一種愛,無條件的愛。無論孩童,還是成人,從小到大都在尋求。小孩子要的父母愛也是這種,無論我怎樣,成績是否好,是否乖巧,父母愛我,成人要求伴侶也是,不論我落魄還是成功、你都愛我。我就心安了。”
她話語一出,所有人都不語了。似乎觸動了他們的心絃。
她道出人世間愛恨情仇紛爭背後的真正原因:我需要被無條件的愛著。
小時候,我們希望父母無條件滿足自己,但是父母給的愛都是有條件的,要求孩子聽話,乖乖的,學習好,如何如何,令他們滿意了才愛孩子。
所以我們一生都在孜孜不倦追求成成功,其實為 的就是讓父母看見我們,愛我們。告訴媽媽:你看,我很棒!
成年人的戀愛關係,未必是單純的男女關係,可能互相把對方投射成父母,在驗證對方是否無條件愛自己,索取孩童時候缺乏的無條件的愛。
她現在完全明白蕭赫說的,童年的原生家庭生活構成了人生的底色,一切都是記憶的重播。
童年沒有得到充分的愛,一輩子都在外面尋求愛。但悲劇是,童年與父母關係相處的模式可能在兩性關係再度重演,比如好友路露,被父母拋棄的她,在男友那裡還是被拋棄。
殘酷的真相是,世上很難有一個人能無條件愛自己,因為絕多數人童年都沒有得到過那種愛,為人父母都沒有得到過,自然無法給與孩子,所以一代人又一代人在驅使著自己,成為工具人的根源所在,證明自己有價值,唯有此才配得上愛。
她表情沉重,無聲嘆息,大家都如 在水中撈月卻不自知。
戴弟一下子明白自己人生坎坷的原因了。連親生的父母都不能給予愛,更別提半路遇到的伴侶了。
什麼無條件的愛,有條件的愛都給不出來。
小時候包攬了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長大工作了,每日的工資留下生活費外,其餘悉數交給父母,但依然得不到他們的肯定。
父母就是吸血饅頭的。她不禁眼眶泛紅。
秋芬壓根就不相信這世界有愛,更別提什麼無條件的愛,那就是水中月,鏡中花,假大空,小說家在家無所事事虛構出來的,騙人的。她只相信鈔能力。
幸好,她沒有成年的時候就認識人世間這一個真相。
唉,只可惜,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到底還是被愛迷惑了心眼,錢都被騙了。
蕭赫一門心思看著若萊。若萊沉浸在冥思苦想中,那神態比希臘任何一個女神都好看。除了眉頭微微蹙,她近乎靜止像一個雕塑,雖沒有羅丹雕像《沉思者》那麼外顯突出,但神態無一不表示,她在穿梭著思維的迷宮,苦苦尋找問題的出口。
她的眼睛微微眯著,好像聚焦一切的眸光,在黑暗的地下礦場中搜尋金子。
有時候眉頭舒展片刻,接著又是緊蹙,微微搖頭。
他若是在百科全書的大腦中搜尋著答案,若萊就是在畫板上重新繪畫創造一個新的答案。
大家彷彿都被她身上散發的濃重的沉思氣氛籠罩著,都陷入沉思中,呼吸的氣息都變得微弱。
室內安靜得只聽見落地窗外風吹動樹葉拍打窗戶的動靜。
若萊的思索如一根藤蔓,爬過一個個又一個書籍。她知道靈性上說,向內求。但如何向內求,求什麼,她亦模糊不清了。不過對於聖經還是熟悉的。
若萊抬眉不禁問出:“師傅,如何獲得無條件的愛。”
“我們活著就已經得到無條件的愛,是我們不自知,確切地說是遺忘了,所以不停地外求。”
若萊眼睛睜的溜圓,像被某種力量吸引,充滿了驚奇。
一行起身自己去拿物品。也不夠背後大家都在啐他。
“糟老頭就喜歡胡說八道。”秋芬不屑地吐槽。戴弟也覺得師傅太過分了,真真睜眼說瞎話。
尚志嘀咕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