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心量擴容(第2/2 頁)
“我現在明白了,這當中的奧妙。了悟真相才是關鍵,財佈施不是最重要的。這也能說明梁武帝修建寺廟,而功德甚無的原因何在。”
蕭赫也知道梁武帝的故事。唐朝詩人杜牧的《江南春》寫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描寫梁武帝廣修寺廟的盛景。
梁武帝後來請教達摩:自己廣修天下寺廟,有何功德。
達摩毫不猶豫地說:你這樣無非一些人天小果,沒有一點功德!
梁武帝莫名其妙,大出意外,不禁又問:“我這樣恭敬虔誠,一心崇佛,不知大師何以認為沒有功德?那麼請教大師,怎樣才算是真功德?”
達摩開導他說;“純淨的智慧,既妙且圓,本性空寂。這種淨智妙國的功德,難以用世俗造廟拜佛的做法獲得。”
蕭赫說:“一點點修吧,人不可能一步登天,金錢是一個修仙的切入點。《聖經》上不也是講操練敬虔,益處多。”
若萊豎起大拇指,他總是在不經意間補充完善。
“梁武帝的失策在錯將道途視為世俗的成就之道。終究沒有看破紅塵真相。他的所作所為還是基於恐懼的。”
若萊眼瞼閃爍著,他說到修仙的關鍵點了,比她深刻多了。
“先吃飯!我還有許多你想要知道的內容呢!”蕭赫叮囑道。
若萊笑著點頭,兩人終於開始吃飯。若萊是匆匆忙忙的扒飯。
“慢點!我吃得可沒有那麼快!”蕭赫說著。
“ 哦,明白,紳士風度用餐。”
她放慢節奏。
蕭赫知道她急著與自己討論,勉強把速度放下,
於是閒聊起來,“你什麼時候對《聖經》佛經這些修仙的書感興趣?”
“我 高三的時候開始看外國小說,列夫托爾斯泰、雨果,德伯家苔絲等等,這些書無一例外不涉及到一本書,就是《聖經》 ,西方人的信仰。於是讀著讀著,就輪到他們的公約數《聖經》了。”
蕭赫笑了,問:“你高三不刷題?”
“可能壓力太大,緩解下神經,結果一發不可收拾,熬夜看課外書,我媽還以為我用功過度,勸我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能考上就考,不能考上就算了,時代不同了。學歷也不重要,諸如此類的話寬慰我。”
“如果不讀課外書,是不是清北也不在話下。”
“未必,如果考上清北,就不能遇見,遇見師傅。”她本來想說,遇見你,但還是改口了,以免對方誤會。
蕭赫期待著是,遇見自己,他不是真和她在說話嗎?竟然對方說的是自己的情敵,尼瑪,流浪漢如影隨影跟隨著自己。
若萊沒有留意他微妙的表情變好,繼續說:\"經常看課外書到凌晨,早上六點又要起床。暈頭暈腦上學。一到晚上又來精神。”
最後一輪考試她就把《聖經》當作課外書看,意外的是竟然還能讀進去,還不只看一遍。
現在回頭想想,她著實瘋了。
“你18歲後出國的?是不是你們蕭家傳統,都是成年後出國?”
蕭赫點頭,他開始聊自己家庭教育。
“我們祖上有一套育兒經,是祖母的祖母開發出來的,現在想想比卷孩子的媽媽的育兒方法先進很多。”
若萊又不自覺放下筷子,
“邊吃飯邊聊,不然我可不說了。”
若萊拿起筷子扒著飯。
蕭赫見了,搖頭不自覺抿唇一笑。她的好奇心將帶她到恐懼的邊緣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