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袁術:袁紹給袁氏丟臉了(第1/2 頁)
豫州,汝南郡。
平輿大仲府,大堂之內。
“庶子就是庶子!”
董訪給袁術講完當世對袁紹的傳言,後者面露不屑之色,嘲弄道:“哪怕立了大魏,稱了皇帝,也不過是沐猴而冠,竟然還給蠻夷送糧草,當真是丟了袁氏的臉!”
“嘖嘖!”
“他要是擔心賢弟攻打,直接把糧食送給賢弟豈不美哉?”
“將糧食便宜給外人,當真是令孤不齒!”
說完,袁術美滋滋的喝了口冪水。
“主公所言極是!”
董訪面帶諂媚,附和道:“屬下聽說此事在袁將軍治下,那是傳得沸沸揚揚,特別是下面的黎庶,在暗地裡編排得最狠!”
“就民生而言!”
“不提愛民如子的張府主,就吾府的民生,也非是袁將軍治下可比!”
在袁術的面前。
董訪可不敢稱袁紹為皇帝,更不敢提什麼大魏,而是以將軍為稱,表示對袁紹的極度不認可。
“賢弟這人吶!”
袁術聞言面露欣慰,出言道:“什麼都好,就是太過忠厚純良!”
“不過也無妨!”
“為不使後世遺忘賢弟之仁德,待孤他日登極,便封其為當世聖賢,著人立傳,另建生祠,必使賢弟萬世流芳!”
在袁術的眼中。
這位賢弟是妥妥的大好人,不論是對他,還是對治下的百姓,那都做得沒話說。
而且這樣的人。
還是自家的兄弟,那必須得狠狠的吹捧。
“主公聖明!”
董訪心下震動不已,眼中滿是贊同與羨慕,朝袁術施了一禮。
“說起民生!”
袁術看向董訪,眼中閃過一絲好奇,出言道:“你可知曉,如今二劉治下民生如何?”
“回主公!”
董訪恭敬道:“劉瑁之益州如何,書信亦不甚清楚,但荊州的民生,在屬下看來還不及袁將軍治下!”
“噢?”
袁術聞言微微一怔,出言道:“你可知此中緣由?”
當今天下勢力。
以二府三皇最強。
太平府的軍民,合共有千百萬口。
大仲府據豫、楊兩州、兗州四郡、司隸河內等地,哪怕其於當初之際,丟失了當世第一大郡,人口超過兩百萬的南陽,如今其之軍民的總合,也隱隱超過太平府。
接下來便是益州。
自張角高舉反漢義旗之後,益州就在司隸、涼州以及中原等地,狠狠的吸了一口血。
加上益州自古便有天府美譽,佔地面積為昔日大漢之最,堪比中原三州總和,哪怕其州內多有南蠻,哪怕其歷經曹操帶來的騷亂,如今其軍民總和,也不會少於七百萬。
最後便是大魏與荊漢。
袁紹據冀、幽二州大部分疆土,冀州雖為漢末最富庶之州,然幽州卻屬於苦寒之地,加上冀州被太平府狠狠的咬了一口,如今大魏之軍民,大致在六百萬左右。
劉表的荊漢。
得益於其早年拿回了南陽郡,如今其之軍民總和,也只稍遜於大魏。
餘者便是交州計程車燮。
遼東的公孫度。
二者治下軍民總和,雖皆逾百萬,但也僅此而已,和五大勢力根本沒法比。
至於涼州的馬韓曹操之流。
更是入不得袁術之眼。
在袁術看來,天下五大勢力中,劉表幾乎屬於是墊底的存在。
而雙方雖然分屬敵對,但對方也算是賢名在外。
卻不曾想到。
劉表治下的民生,可能還比不上被自己革出族譜的庶子,這讓袁術感到很是意外。
“回主公!”
董訪恭敬道:“此事當與新犁和農書有關,張府主於荊州名聲不佳,劉表治下大族皆視農書如猛獸,是以,如今其治下農耕之法,仍舊一如往常!”
“原來如此!”
袁術聞言面露恍然,旋即蹙眉道:“庶子亦與賢弟不睦,其之民生為何好過劉表?”
對於新犁和農書。
他袁某人可是有著親身經歷,為了在大仲府推行這兩個玩意,治下的軍政都出現了地震,此中難度可想而知。
“主公!”
董訪面色沉凝,開口道:“袁將軍此人心機深沉,狡詐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