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草原上,開始變天了(感謝默爾所打賞加更)(第1/2 頁)
當今之世,整個西突厥可謂是內憂外患、四面楚歌,局勢動盪不安,宛如狂風驟雨中搖曳欲墜的孤舟。然而,霍斯這位歷經無數風雨滄桑的老臣,卻展現出超乎常人的果斷與狠辣。他所採取的第一個驚人舉動,便是毫不猶豫地將王上斬殺於劍下。
此等行徑,其目的顯而易見——乃是要徹底斬斷那些妄圖復辟舊制者的後路。唯有如此決絕之舉,方能迫使眾人在關鍵時刻做出抉擇:要麼乖乖向強大的晉國俯首稱臣;要麼堅定地與搖搖欲墜的王庭並肩作戰,共抗強敵。
對於眾多規模較小的部落而言,情況或許相對簡單一些。這些部落原本人口稀少,貴族手中掌握的權勢微乎其微,所能享有的資源亦極為有限,其對權力的渴望自然遠不如那些大部落那般強烈。
倘若投靠晉國,至多不過是從一方首領淪為普通百姓罷了。但只要能確保部眾安居樂業、生活富足,這種轉變似乎並非完全不可接受。
可那些實力雄厚的大部落則截然不同!它們擁有深厚的血緣紐帶、悠久的歷史傳承以及無上的榮耀。況且,那些位高權重的大貴族早已習慣了高高在上、養尊處優的生活方式。
讓他們前往晉國,屈居於他人的統治之下,無異於剝奪了他們引以為傲的地位與尊嚴,又怎能甘心呢?
當然了,他也沒辦法指望這些大貴族出兵對抗晉國,起碼不站在自己對立面就好辦多了,現在需要時間,需要時間來熟悉並且接受,不再和晉國進行通商的日子。
太忙了,而且醍醐香不太夠了,失去了晉國的通商之後,現在想要買醍醐香只能從迦樓國那邊走私過來了,數量少了,價格也高了,品質也下降了,畢竟之前晉王送給王庭的醍醐香全都是最頂尖的,如今買到的卻是市場上最普通的那種了。
霍斯忍不住嘆了一口氣,就算是他都有些依賴晉國了,想念那上好的醍醐香了,好在現在時間還不晚,只要花些時間,戒斷掉然後重整兵馬,就還可以恢復昔日的榮光。
只是現在還有個麻煩的問題,就是糧食不足,之前和晉國通商的時候,隨時隨地都能買到糧食,而現在停止通商之後,糧食也斷了,整個西突厥現在的存糧只能堅持一個多月,一個多月之後就會斷糧,雖然那些百姓家裡可能還有,可是也不會太多。
得想辦法從其他地方買來糧食,走月食國,看看能不能從武魏那邊買到糧食,而且要派遣使者去和武魏談談,畢竟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
大概是因為王上去世的訊息傳開了,很快,在短短的十幾天裡,又有七個小部落投靠了晉國,晉國的兵馬也徹底在草原之上鋪開了。
然而這一次晉國並沒有在草原之上修築長城,只是每隔一段距離就建設一座軍城,軍城外圍則是草場,還零星的分佈著一些烽火臺和堡壘,這些軍城相隔較遠,互相之間靠著烽火傳信,互為犄角,牢固的結成了一條犬牙縱橫的防線。
而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快速的鋪開影響力,儘可能快的控制範圍足夠大的草原同時還不會破壞草場的環境,雖然現在這個草場因為兔子的存在看著有點慘烈,不過只要處理掉那些兔子,再養幾年還是可以養回來的。
呼倫草原,西突厥的發家和崛起之地,茫茫的呼倫草原面積遼闊,整個呼倫草原加起來甚至和宣北笙如今控制的領地大小不相上下。
而在呼倫草原上,分佈著的是星羅棋佈的各個部落,有些大部落,人口眾多,地盤遼闊,有著最肥美的草場,最彪悍的戰士和最出色的駿馬,他們有的部落人口都能達到百萬之眾,比如王庭,作為整個西突厥最大的部落,他們的人口足足有五百萬,這個數字相當的可觀,雖然比不上武魏,畢竟,武魏鼎盛的時候人口規模曾達到過五千萬上下。
中型的部落也有著自己的草場和自己的子民,通常情況下,中型的部落人口規模大概在七八十萬到一百一二十萬之間,有著自己的軍隊,有著自己的馬場,同樣也有自己一套管理系統。
小型的部落就多了,整個呼倫草原上,就算是王庭也未必清楚到底有多少個小型部落,他們都在最惡劣也是最貧瘠的地方生存,人口規模從幾百到幾千,還有幾萬,大一些的甚至有十多萬的。
而他們的生存環境就很惡劣了,甚至很多部落,到了五十歲以上的老者,就要自發的走向草原,進行天葬。
也就是在和晉國通商之後,他們的日子似乎好過了一些,靠著販賣羊毛羊肉,他們也終於過上了冬天不死人的生活,若是能夠偷著找到一些礦石販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