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匈奴單于(第1/3 頁)
劉備既見戰機已足,乃收兵而退,不欲窮追以陷危境。
其後,曹操雄圖北指,移師向袁譚於北方,無暇南顧荊州之劉備,遂使劉備得隙以養精蓄銳,整備軍馬。
劉表聞之,亦心生怯意,不願再舉兵北伐曹操,恐引火燒身。
由是,中原之南,荊襄之地,得享數年之安寧,百姓安居樂業,田疇復甦,市井繁華。
時諸葛亮初出茅廬,輔佐劉備,智謀深遠,人皆稱奇。
有博望坡一戰,乃諸葛亮用兵之始也。
戰後,劉備大喜,謂諸葛亮曰:“今日之戰,全仗先生妙計,使敵軍望風而逃。吾得先生,如魚得水也!”
諸葛亮謙遜曰:“此乃主公洪福齊天,將士們英勇善戰,亮不過略盡寸心耳,何敢居功?”
新野城中,眾人聞捷報傳來,無不歡欣鼓舞。
關羽、張飛等將領,更是對諸葛亮刮目相看,心悅誠服。
百姓們亦紛紛稱讚劉備與諸葛亮之智勇,城中一片歡騰。
劉備乘勝而歸,入新野城,百姓夾道歡迎,歡聲雷動。
劉備乃設宴慶功,與諸將共飲。
席間,劉備謂諸葛亮曰:“今日之戰,先生功不可沒。吾欲以先生為上賓,共謀大業。”
諸葛亮聞言,感激涕零,曰:“亮願為主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自此,諸葛亮之名,威震荊襄,人皆知其智勇雙全,為劉備之股肱也。
而劉備亦因之,聲勢日盛,為日後之霸業,奠定基石矣。
夏侯惇勇猛有餘,智謀不足,於博望坡一戰,竟遭敵軍詭計所敗,損兵折將,士氣大挫。
曹操聞訊,面色凝重,謂郭嘉曰:“夏侯惇勇猛無雙,奈何此次失利?吾軍當如何自處?”
郭嘉沉吟片刻,答曰:“主公勿憂,勝敗乃兵家常事。夏侯將軍雖敗,然我軍主力未損,仍可再戰。然則,新野之地,劉備得諸葛亮輔佐,智謀深遠,不可小覷。且袁譚於鄴城蠢蠢欲動,我軍若久留於此,恐生變故。”
曹操聞言,點頭稱是,曰:“奉孝所言極是。吾意已決,即日撤軍,北上平袁譚。待北方安定,再圖南征。”
於是,曹操下令撤軍,大軍浩浩蕩蕩,北上而去。
途中,郭嘉謂曹操曰:“主公此次撤軍,雖為無奈之舉,然亦不失為明智之選。劉備、諸葛亮雖智勇雙全,然其勢未固,尚不足以與我軍抗衡。待北方平定,我軍養精蓄銳,再圖南征,必勝無疑。”
曹操既定撤軍之計,乃引兵北上,欲先平袁譚於鄴城。
郭嘉隨軍而行,一路籌謀策劃,以助曹操。
及至鄴城,袁譚已嚴陣以待,城高牆厚,兵精糧足。
曹操觀之,謂郭嘉曰:“袁譚據城而守,我軍當如何破之?”
郭嘉沉吟片刻,答曰:“袁譚雖據堅城,然其人心不穩,將士離心。主公可遣使往說,許以重利,誘其出城迎戰。待其出城,我軍再以精銳擊之,必勝無疑。”
曹操聞言,大喜曰:“先生之計,妙哉!吾即遣使往說袁譚。”
於是,曹操遣使至鄴城,與袁譚相約,共出城決戰。
袁譚貪利,果然派將領出城,欲與曹操一決高下。
兩軍對壘,旌旗蔽日,鼓聲震天。
曹操令夏侯惇、張遼等將領率精銳之師,直衝袁氏陣中。
袁譚軍雖眾,然人心不齊,將士無鬥志,一觸即潰。
曹操見袁譚軍敗退,乃令全軍追擊,直逼鄴城。
鄴城乃袁氏多年經營之地,城垣堅固,壕溝深廣,難以攻克。
曹操率軍圍攻數日,城上守軍頑強抵抗,箭如雨下,曹軍傷亡慘重,終未能破城而入。
曹操見狀,知鄴城難以短時間內攻下,乃嘆曰:“鄴城堅固,非一日可破。吾軍久攻不下,士氣已挫,若再強攻,恐有不測。”
遂下令退兵,尋機再戰。
自此,曹操與袁譚連戰數場,袁譚雖勇猛善戰,然兵力懸殊,加之曹操智謀過人,袁譚屢戰屢敗,勢窮力詘。
袁譚心知不敵,乃退而固守,不敢再出城迎戰。
曹操亦知袁譚已無力再戰,乃留兵監視其動靜,以待時機。
時袁氏大將郭援,與南匈奴酋首,單于欒提呼廚泉,聯軍屯兵於河東,欲圍魏救趙,阻曹操攻鄴之路。
曹操聞之,召郭嘉問計。
郭嘉沉思片刻,答曰:“郭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