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諫阻納質(第1/3 頁)
魯肅於內心深處,實非樂見主公孫權遣送質子入朝之舉。
但觀堂上江東士族之多數,皆以為遣質入朝,方能確保江東之地安然無恙,無憂無患。
魯肅深知,於眾議之中,己之言語,恐難及周瑜之威嚴與分量。
是以,面對此景,魯肅前番並未貿然開口,與曹丕爭個面紅耳赤,反是沉穩以對,之前就對孫權說過:“可稍待之,待公瑾歸,再議決斷。”
本欲於此次召見許都使者之時,閉目養神,養神蓄力,不欲多言。
但魯肅聞曹丕竟施詐術,用激將之法,辱孫權肉食者鄙。
觀孫權之態,亦似陷入沉思,對送質入朝之事頗有心動之意。
魯肅見此情景,心中頓感不妥,憂慮叢生。
於是,他這才憤然而起,出言斥責曹丕。
“汝輩宵小之徒,年幼無知,尚未及吾主公之年歲,怎敢妄發此等悖逆狂言!”
雖曹丕身為曹操之嗣,然其言辭鋒利,巧舌如簧,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實乃魯肅所不願見也。
須知,魯肅乃當世之張儀、蘇秦也,縱橫捭闔,無人能及。
魯肅之才,雖或不及周瑜之橫溢才華、高雅氣度,然其思維敏捷,善揣人心,且對天下大勢,亦有極為敏銳之洞察。
正因有此等特質,魯肅方能於史冊之中,促成孫劉聯盟,傳為佳話,令後人津津樂道。
聞陸議於郭婉身旁輕言,斥曹丕者乃魯肅也,郭婉心中暗自為曹丕憂戚,手心微汗。
著實是捏了一把汗。
畢竟,曹丕非如張儀、蘇秦般,專精於外交縱橫之道,是故,一時之間,竟被魯肅之問,駁得愣怔當場,啞口無言。
此時,蔣幹挺身而出,代曹丕續言曰:“吾等所言,豈有謬誤乎?”
魯肅聞言,面色凝重,目光如炬,直視蔣幹。
蔣幹則直視孫權,朝他拱了拱手,不顧魯肅等人的威嚴,繼續說道:“討虜將軍不思與父兄並駕齊驅,揚名立萬,反令我等質疑,此豈是我等輕慢將軍?”
“實則,乃將軍自輕自賤,輕視自身及父兄之威名也。”
魯肅聽罷,怒目圓睜,厲聲喝道:“汝等言辭犀利,卻難掩其虛妄之本質。討虜將軍承繼父兄之基業,勵精圖治,豈容爾等宵小之輩妄加評論?”
曹丕聞蔣幹之言,心緒漸定,猶如重回公堂,對答如流。
乃負手而立,嘴角微揚,復以譏諷之語言道:“討虜可知,尊父兄對於天子之敬重乎?”
“且不道孫破虜昔日與吾父並肩,共伐董卓之壯舉。”
“單論討逆將軍繼世之偉業,廓定六郡,其才器為時勢所生,故上表漢朝,剖符受封大郡,兼任將校,總領兩府事務,榮耀加身,冠絕宗室,實為遠近所矚目。”
言至此,曹丕目光如炬,直視前方,似有所指。
曹丕見孫權不語,視線掠過魯肅,復又問道:“而討虜將軍,又有何建樹可言?”
“且不論赫赫戰功之有無,討虜將軍連江東之穩定尚不能保證,諸侯之交亦不得融洽。自承繼基業以來,其作為可謂甚是乏善可陳,令人失望。”
“尊父兄皆能蒙天子之深器,而討虜將軍卻欲辭天子之邀,此何意也?”
曹丕指責的語氣中,帶著幾分戲謔,目光銳利如劍,欲探其虛實:“吾父為司空,誠然不假;天子敬重吾父,亦非虛言。然此二者,與將軍敬奉天子,又有何干?”
孫權緩緩說道:“吾行事但求無愧於心,無愧於天地,何必與他人相較?”
曹丕聞此,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復又問道:“莫非討虜將軍心存畏懼,懼吾父之威,故而不敢使孫氏子弟入朝為官,以避鋒芒乎?”
孫權聞言,眉頭微皺,目光如炬,直視曹丕,正色道:“吾豈是畏首畏尾之輩?”
“吾之行事,但憑公理正義,豈會因私仇而阻撓孫氏子弟為國效力?”
“天子若有所召,吾自當奉命而行,豈有推辭之理?”
他語氣一頓,神情中流露出幾分深沉:“況且,吾與司空之間,並無私仇宿怨。司空早年與吾父兄之交情,吾亦銘記於心,未曾忘卻。”
“如此,將軍猶疑何事?何不即令宗族子弟隨丕返許都,共承天子之澤?”
曹丕含笑而言,語中帶有誘引之意。
孫權聞曹丕之語,心中正思索著言辭間,忽聞殿外傳來一縷清越之聲,悠然而至: